送履公往住香山寺
此心宿火撥寒灰,幡動鈴鳴日幾回。
雪里依然吳會別,夢中曾自洛陽來。
任飛白鶴先提錫,欲飯青猿已筑臺。
師到諸天合歡喜,百千萬億閣門開。
此心宿火撥寒灰,幡動鈴鳴日幾回。
雪里依然吳會別,夢中曾自洛陽來。
任飛白鶴先提錫,欲飯青猿已筑臺。
師到諸天合歡喜,百千萬億閣門開。
我這顆心如同撥弄隔夜殘火中的寒灰般難以平靜,看那經幡飄動、風鈴作響,一日間不知響過幾回。還記得在雪地里與您于吳會離別,夢中也曾從洛陽趕來與您相聚。任憑白鶴先于您振翅高飛,您手攜錫杖從容前行;想那山中青猿等待受食,早已為您筑好石臺。師父您到達香山寺時,諸天神靈定當滿心歡喜,千門萬閣都會為您敞開。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種,此處比喻內心未絕的情感。
幡動鈴鳴:寺廟中經幡飄動、風鈴作響的日常景象,代指寺院生活。
吳會(kuài):吳郡與會稽郡的合稱,泛指今江浙一帶。
提錫:僧人手持錫杖(禪杖),錫杖為僧人行腳、驅蟲、警示之具。
諸天:佛教術語,指護法神或天界眾神。
閣門:寺院殿閣之門,亦指天界宮闕之門。
此詩為送別僧人履公前往香山寺而作。香山寺為唐代名剎(今河南洛陽龍門有香山寺,或指他處),多為高僧駐錫之地。詩中提及'吳會別''洛陽來',或暗示作者與履公曾于江浙(吳會)、洛陽等地有交游,此次送別時作者內心感慨,故以詩寄意,既追敘舊情,更預祝友人在香山寺得修禪境。
全詩以送別為線索,前半聯追憶舊別與夢會,后半聯想象友人行程的順遂與寺院的歡迎,既顯深厚友情,亦彰禪門同修之誼。語言凝練而意象豐富,將人間別情與禪意超脫融合,是送別詩中兼具情感與哲理的佳作。
霜清水碧。冷浸紅云濕。休說季倫錦帳,山南岸、更花密。
露滴。空翠冪。兩峰開霽色。不為濃妝一醉,西風帽、為誰側。
春宵入席偶追陪,省署張燈共舉杯。
萬戶星辰花影靜,九天閭闔漏聲回。
自慚薄劣清班濫,且喜唐虞泰運開。
近侍漢廷誰最幸,共誇嚴助出群材。
問法窮因歸何處,
黃河透過碧波瀾。
須知云外千峰上,
別有靈松帶露寒。
當芳草粘天,晴絲罥路,柳陰垂晚。送黃鸝好語,風柔日永,愔愔池館。
未識芍藥開時,薔薇謝后,系春長短。縹緲紫簫聲,阻行云、猶記紅墻西畔。
對景空延佇,蔫香易落,墜鈿誰見。幽階履跡苔滿。山色修蛾人遠。
一霎夢雨飄檐,漲波連鏡,宮燭輕煙散。雙雙度幕,又遇歸來燕。
碧干濯清漣,
亭亭凈炎暑。
微雨晚來過,
香風滿汀渚。
十分持酒每□□。
□□□□□。
□計留春,春隨人去遠。
東流□□□□。
□□□、好憑雙燕。
望斷西風,高樓簾暮卷。
薄寒似酒,正醉后重陽,亂愁無數。行行不語。對秋容淡冶,漫吟秀句。梧葉蕭蕭,禁得幾多風雨。
悄回顧。傍柳下池塘,還覓佳處。
芳意余幾許。喜重續清游,吟邊歡聚。華年迅羽。怕秋光一寸,又成輕去。
短笛西風,欲把閒情付與。暗凝佇。看斜陽、減低林樹。
層樓四望海天多,北斗檐開太液波。酒熟湖煙頻借色,寒輕花氣迥當歌。移尊月自窺人上,近檻仙應解佩過。若為曙鐘催子夜,不知春思湛庭柯。
世路漫漫去復過,漫從帝里課松蘿。濃香不散陶潛菊,柔翰其如逸少鵝。似送西山供案入,欲驅南海那云多。最憐半踏芳洲舫,衣袂翻然接絳河。
幾載行吟問汨羅,為樓秋水及恩波。偶來醉舞能邀月,無恙湖山許放歌。暗徑度春芳閣轉,斜窗低漢晚云過。尋盟肯訂寒深夕,雪滿青軒著釣蓑。
秋風吹菰蘆,涼意入清霅。
維舟玉湖畔,始見翠屏疊。
故人別江鄉,歲月熟羊胛。
歸裝無黃金,潦倒一長鋏。
尊酒相勞苦,塵土尚滿頰。
平生二三子,元賞意所愜。
終朝開竹徑,巾笠日三接。
山光遙映幾,墨花紛滿?。
疏桐隔院響,五日客心怯。
悵焉掛輕帆,風雨秋一葉。
推篷重回首,水云隱城堞。
不見薜蘿人,蘋花怨歸楫。
眇然今日望歐梅,已發黃州首更回。試問淮南風月主,新年桃李為誰開。
誰憐舊日青錢選,不立春風玉筍班。傳得黃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江山也似隨春動,花柳真成觸眼新。清濁盡須歸甕蟻,吉兇更莫問波臣。
二千年后劉荊州,雄鎮江黃最上游。
筆下高文蠹魚矢,帳前飛將爛羊頭。
忍將國難供談柄,敢與民權有夙仇。
聞說魏公加九錫,似君詞賦更無儔。
鞭梢拂地出春明,何止人間萬里行。
馬上春山南北夢,耳邊寒水古今聲。
草回原燒青才動,柳受邊風綠未成。
正是清明兼上巳,去年零雨最關情。
斜掩紅窗,影迷前日桃花路。
送春三度,只有人如故。
瘦減腰圍,每被征衫訴。
歸心誤,雨聲深處,江上扁舟暮。
平生風義。忍見蕭條人換世。文字因緣。將取騷心到者邊。
高歌老矣。嶺表少年天下士。相忘江湖。舊夢迢迢淚眼枯。
哀時詞賦。怒發沖冠寧有補。惆悵憑闌。煙柳斜陽帶醉看。
謝公再起。知為蒼生霖雨計。直北關山。魂夢飛揚路險難。
一身真剩長,兩月抱沉綿。
吟作楚人語,聳成山字肩。
災從季主卜,藥欠宋清錢。
彌老彌堪笑,藜羹且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