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八
玻瓈帝網兩鏡參,
元中之元清靈酣。
露泡影相合不二,
水月空觀誰為三。
中流兩岸四無定,
鳥道一碧微自諳。
軍持滿汲寒沁骨,
容受無多祇大慚。
玻瓈帝網兩鏡參,
元中之元清靈酣。
露泡影相合不二,
水月空觀誰為三。
中流兩岸四無定,
鳥道一碧微自諳。
軍持滿汲寒沁骨,
容受無多祇大慚。
玻璃與帝釋天之網如兩鏡交相映照,最根本的本源處清靈之氣酣暢交融。露水、泡沫、光影相合而無分別,水中月與空觀之境,又有誰能區分出三者?中流與兩岸的位置本無定數,飛鳥掠過一碧長空,其中深意我略微領悟。用軍持汲滿寒水,涼意刺骨,可這凈瓶能容納的如此有限,只讓我深感慚愧。
玻瓈:同“玻璃”,指清澈透明之物。
帝網:佛教術語“帝釋天之網”的簡稱,比喻萬物相互包含、交相輝映的境界。
元中之元:指最根本、最原始的本源。
露泡影:佛教常用露水、泡沫、光影比喻世間萬物的無常與虛幻。
水月空觀:水中月、虛空觀,均為佛教“空觀”思想的意象,指事物非實有。
鳥道:指高空中飛鳥的路徑,此處形容空闊遼遠。
軍持:梵語音譯,僧人盛水的凈瓶。
祇:通“只”,僅僅。
此詩為《洞庭秋三十首》組詩之一,或創作于作者(疑為清代詩人查慎行)游歷洞庭湖時。洞庭湖的空闊景象觸發其對自然與人生的哲思,結合佛教“空觀”思想,通過組詩系統表達對宇宙、生命的體悟。
全詩以洞庭湖秋景為引,融合佛教“空觀”思想,探討事物的相對性與本質的虛幻性,語言凝練而意境深邃,體現了詩人將自然觀察與哲學思考相融合的創作特色,是清代山水哲理詩的典型之作。
松舟桂楫。苕霅溪頭別。秋后雨,春前雪。書憑湖雁寄,手把江蘺折。人未老,相看元似來時節。芳草鳴鶗鴂。野菜飛黃蝶。時易去,愁難說。析波浮玉醴,換火翻銀葉。拚醉也,馬蹄歸踏梨花月。
來往雖云數,應無愧此江。觀書心見獨,揉櫓韻聞雙。岸轉山相掩,湍奔石互撞。裁詩清興發,晏坐啟船窗。
雷雨充盈動越南,神龍一躍起刁潭。九霄變化功無際,四海沾濡雨盡甘。天祿瑞光來太乙,唐虞景象喜涵三。野人鼓腹窮檐下,林密山深樂旦耽。
玳梁繡幕拂輕埃,侍寢昭陽幾度回。莫怪雙棲好華屋,前身元是玉釵來。
放汝南行入大津,碧潭深處養金鱗。等閑莫與凡魚伴,直透龍門便出身。
散衙行市里,正值暮秋時。露冷芙蓉老,林疏橘柚垂。西風鳴畫角,細雨掩青旗。書去鄉關杳,悠悠千里思。
白發無情不我饒,東風楊柳自新條。蓬萊弱水舟難到,閶闔青云路本遙。晚景生涯何轉拙,早年豪氣已俱消。閉門只是聽春雨,連及鶯花也寂寥。
扶桑日出天開關,江南太守初賜環。鴛行舊班三尺腳,踏他龍尾回天顏。是日奏對驚眾目,措國不動安如山。為郎畫省非常調,民曹金谷徒煩要。江淮久郁鸞鳳姿,一飛宜上青云表。政使垂紳坐廟堂,南北封疆談笑了。君不見河南魏弱翁,治行聲聞九天上,漢室中興拜丞相。
天北天南一鳥通,百年忠孝日初紅。古今兄弟知多少,誰似淳公與正公。
初無聲利想,獨有山水癖。慨然歲月逝,名山喜投跡。書來拜嘉招,吹火自蠟屐。戒期西山邑,奔命通書尺。君詩如齊楚,凜凜兩大國。吾詩比邾滕,惴惴甘服役。千里奉詩盟,敢愛股肱力。方舟絕清漢,舍棹上層壁。梅埡排青云,四覽眾山脊。僮肩困負笈,馬喙不停息。趼足上崔嵬,欲進轍已植。喘喉如鼓橐,開闔振胸臆。仰愧升木猱,俯羨歸飛翼。天曛未敢止,行行望仙舄。
先生宋代名臣裔,簪紱蟬聯輝奕世。潛心力學紹前聞,碩望清才更誰似。一自英年領薦書,騫騰獨步青云衢。暫淹侯頖師儒席,還擁行臺使者車。手持憲節僉風紀,盛有香名滿人耳。勁氣寒飛楚樹霜,襟懷湛澈西江水。移官閩憲益馳聲,政成超擢佐廷平。釋之自信無冤濫,戴胄偏能適重輕。昨來入覲明光殿,奏績從容荷深眷。綵云仗里綴朝班,瑞雪光中侍恩宴。天語丁寧復舊官,茲晨拜舞出金鑾。錦袍香惹爐煙暖,玉佩聲搖曙色寒。羨君紫誥推恩久,褒典榮親世稀有。松楸郁郁霜露深,欲薦蘋蘩酹尊酒。翩然承詔遂南歸,晝日煌煌絢錦衣。人生得意有如此,富貴功名愿不違。宦游何幸逢昭代,況復明良際嘉會。話舊空驚白發生,攄忠諒有丹心在。平生托好最相親,官路俄經三十春。棘寺知君體欽恤,廟堂顧我乏經綸。驪駒明發催程早,祖席都門且傾倒。殘臘遙辭紫禁門,還官重上金陵道。輔治由來需老成,華資今已亞諸卿。此行珍重慰時望,有待嘉謨答圣情。
柳色青青幾別離,贈君不覺淚偏垂。經年他國調蘭日,暮景清朝泣王時。曉旆戴星沖楚雁,春帆帶雨拂江籬。衡湘自昔多遷客,載酒看山且賦詩。
寫畫哦詩意自便,科場休謂子無緣。高樓明月依然在,遼鶴歸來定幾年。
泉上歸來已一年,萬松陰里屋三椽。坐淺白日渾無事,買斷清風不費錢。猿墮山崖尋果樹,鶴穿林徑避茶煙。王猷識我平生意,時寄新詩一兩篇。
清角吹寒韻味鮮,達人愈老愈悠然。穆王閱盡周天路,阿母長懷玉色年。詩酒生涯才過半,天真懷抱總如前。頑童莫笑君和我,擔荷風云任老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