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九華王此山賦寧石
我謂此山天作石
石不是石人不識
千年野鶴獨見君
石上采芝石上吃
我謂此山天作石
石不是石人不識
千年野鶴獨見君
石上采芝石上吃
我認為九華山上的這座山是天然造就的奇石,這奇石并非普通的石頭,世人難以識得它的珍貴。唯有千年的野鶴能與您(王此山)相遇,一同在石上采摘靈芝,于石上享用。
九華:指九華山,位于今安徽池州,為佛教名山,多奇松怪石,素以清幽著稱。
天作石:天然形成的奇石,此處暗喻王此山如奇石般獨特珍貴。
不識:不理解、不賞識,指世人難以察覺奇石(王此山)的內在價值。
野鶴:常喻指超脫世俗、閑適自在的隱者,此處借野鶴的“獨見”烘托王此山的高潔。
采芝:采摘靈芝,靈芝為傳統仙草,象征隱逸、長壽與超凡脫俗的生活。
此詩應為詩人為九華山隱士王此山所作。九華山以奇秀著稱,多隱者棲居。王此山或為當地隱士,其品格如奇石般高潔卻不被世俗理解,詩人感其行止,故賦“寧石”以贊。
全詩通過“奇石”這一核心意象,借物喻人,贊頌王此山如石般堅韌高潔、不流于俗的品格,同時以“野鶴采芝”的場景烘托其隱逸之趣,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一首典型的詠人寄懷之作。
舊來胸次成寥廓,海與心期意自通。大禹山川平泛濫,女媧天地剩鴻濛。將涵日月虛無岸,欲出魚龍疊起風。一自陸沉寒雨闊,莫尋桑影蜃樓中。
曠哉六合內,腥穢悉蕩滌。三光復宣朗,五典重修飭。遠齊堯舜功,近過湯武績。遂令普天下,休養樂生息。
江流無日夜,客路渺東西。霧接寒潮上,天連曉樹齊。聞蟲思寂歷,過雁惜書題。何日長干道,煩君駐馬蹄。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院風清鴻雁飛。聞道玉門千萬里,秋深何處寄寒衣。
仙葩倚石近華堂,薄粉輕煙見靚妝。識得澹山真澹處,可知入室不聞香。
塞古秋風早,山昏落日低。積云鴉度久,荒岸馬歸齊。燈火看時出,茅茨漸欲迷。塵沙恨于役,況乃對雞棲。
遏浪爭飛百十梭,喧闐兩岸潛黿鼉。楚魂猶助排頭槳,勝鼓一通響汨羅。
欲訪山中寺,沿堤石甃長。寶坊兵后廢,御帖窖中藏。故址生秋草,寒窗帶夕陽。孤僧出迎客,滿口話凄涼。
參差飛鹢集中流,振地歡聲競楚舟。憲紀高懸明法象,海氛常凈見吁籌。江潭獨抱孤臣節,身世何須漁父謀。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
每歲沖寒出探梅,如今花向屋檐開。玉顏相見無朝晚,繞樹須拚日百回。
平生蹈白刃,浩氣四方聞。片語消群盜,空拳作一軍。寧辭兵事苦,所恨將權分。安得承嘉惠,還山臥白云。
憶昔江東會眾仙,詩筒來往走山川。造樓游戲偶成鳳,煉石辛勤同補天。堪嘆交游隔生死,尚馀文字帶芳鮮。欲收膏馥增前集,舶使新詩自合編。
肥甘座上不須查,濃醴筵中可少茶。鵝鴨街頭差免俗,鏡湖大葉數莖花。
萬里凋裘向北天,西風雙鬢又經年。疏楊幾樹青相慰,殘月半江寒未眠。山城雁度千家杵,村落雞聲五夜船。簫鼓中流渺何許,帝鄉遙在紫云邊。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云。秋風兩鄉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捫蘿忽遺我,折桂方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