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寄朱廣微 其二
寄聲切問朱監利
對面勤詢劉貴池
或見廣東程使者
為言收得寄來詩
寄聲切問朱監利
對面勤詢劉貴池
或見廣東程使者
為言收得寄來詩
托人帶信急切地問候朱監利,當面頻繁詢問劉貴池的情況。若見到廣東的程使者,就轉告他已收到寄來的詩作。
寄聲:托人傳信、帶話。
切問:急切詢問。
監利:此處指朱廣微的任職或代指其本人。
勤詢:頻繁詢問。
貴池:可能指地名或劉姓友人的任職地。
或:如果,倘若。
使者:指朝廷或地方派遣的官員。
為言:代為轉告。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當為作者與友人朱廣微、劉貴池、程使者等交游過程中,通過多方詢問、傳遞信息以保持聯系時所作,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間的日常書信與交往。
此詩以平實語言記錄通過不同途徑與友人溝通的情景,展現朋友間的密切聯系,情感真摯,風格質樸,是宋代文人交游生活的生動寫照。
衰草寒煙過楚宮,荒臺猶起大王風。風流宋玉應同調,白雪高吟郢國中。
崖卷層霄闊,溪穿碧玉橫。銀河一派水,終日瀉天聲。玉峰刳不盡,滿室碧瑯玕。太始藏靈氣,寥寥五月寒。
異地生羈思,殘年傍客愁。月馀鳷鵲觀,寒滿鹔鹴裘。舊侶多離索,新篇負唱酬。帝城春又至,歲序忽如流。
春壟風來翠浪新,壽筵高敞樂嘉賓。歲從辛丑逢初度,誕與招提后兩辰。收拾江山還杖履,濯磨詩酒出精神。更無俗事干靈府,便是浮丘一路人。
百年俎豆水云間,萬里虹橋指顧還。節義今傳余闕廟,何人解憶古厓山。
石門斜日柳波煙,釣得槎頭縮項鳊。小港溪橋沽酒去,大通漁火枕蓑眠。山腰系帶朝收網,水面生皴夜纜船。羨爾浮家識風雨,自傷留滯一年年。
游從俗客不如僧,此語吾聞識者曾。今日山中逢二子,袈裟風引路登登。
漁婦雙鬟濕,波潮出沒中。手持葵鯉串,身倚蓼花篷。要米量偏誤,爭錢數未工。買魚人莫笑,不與疍家同。
卜筑傍寒郊,機心久已拋。圃花蛾作繭,門樹鶴為巢。但自能齊物,何須著《解嘲》。竹窗僧去后,明月滿衡茅。
天風颯颯步聲虛,一片紅云控帝居。聞道茅家開夕宴,上元親授太霄書。
南冠何以賜玫瑰,一困藩籬待劫灰。有客堪憐花易老,于春風里也徘徊。
憑玉宅海,端扆御天。止流飛壑,靜震騰川。凝神貫極,摛道漏泉。西裘委衽,南風在弦。暮芝始綠,年桂初丹。上林葉下,滄池水寒。霜沾玉樹,雁動輕瀾。停蹕玉陛,徙衛璇墀。雕箱鳳彩,羽蓋鸞姿。虹旌迢遞,翠華葳蕤。禮弘灞汭,義高洛湄。
宛轉千條罥晚風,拖煙帶雨渭城東。征衫點得輕輕絮,寄入《陽關》曲調中。
草草生涯付短椽,身隨到處即安然。功名角上無多地,風月壺中自一天。世路久諳甘縮首,曲車才值便流涎。一生笑我林鳩拙,辛苦營巢二十年。
西風野如赭,見者輒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