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芳菲已歇歡事去心濁酒孤吟悽然念遠不識一聲河滿視此何如耳
甚年年花底說春歸,今年倍傷情。倚闌干不語,水分新綠,天蹙遙青。點檢奚囊題句,剩得瘞花銘。消受清和意,簾額塵輕。
愁里漫聽鶗鴂,算天涯啼徹,都是離聲。悵故人不見,落日自高城。更休逐、孤云南望,但平林、如薺野煙生。家山遠、寫朱弦恨,誰吊湘靈。
甚年年花底說春歸,今年倍傷情。倚闌干不語,水分新綠,天蹙遙青。點檢奚囊題句,剩得瘞花銘。消受清和意,簾額塵輕。
愁里漫聽鶗鴂,算天涯啼徹,都是離聲。悵故人不見,落日自高城。更休逐、孤云南望,但平林、如薺野煙生。家山遠、寫朱弦恨,誰吊湘靈。
為何年年都在花下訴說春歸,今年卻格外傷情。倚著欄桿沉默不語,水面漾開新綠,天空緊蹙著遠青。翻檢詩囊中的題句,只余下《瘞花銘》。享受著清和的意境,簾幕上的塵埃輕輕。愁緒中漫聽杜鵑啼鳴,算來天涯啼盡,都是離別的聲音。惆悵故人不見,落日獨自照著高城。不要再追逐孤云向南望,只見平林如薺菜,野煙升起。家鄉遙遠,用琴瑟抒寫愁恨,誰來憑吊湘水之神。
奚囊:詩囊,典出唐代李賀常背錦囊收集詩句。
瘞(yì)花銘:埋葬落花的銘文,此處指傷春之作,或化用林黛玉《葬花吟》意境。
清和:天氣清明和暖,多指暮春初夏。
鶗鴂(tí jué):杜鵑鳥,其聲悲切,常象征春歸與離別。
如薺(jì):形容平林遠望細小如薺菜,出自《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朱弦:琴瑟的紅色絲弦,代指琴,常表愁緒。
湘靈:湘水之神,傳說為舜妃娥皇、女英,常與哀婉之情關聯。
此詞或作于暮春時節,詞人因春歸觸發往事追憶,結合“歡事去”“故人不見”“家山遠”等句,推測為漂泊或離別之際所作,借傷春抒懷人思鄉之痛。
全詞以“傷春”為引,串聯起懷人、思鄉的愁緒,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與典故運用,將個人情感融入空闊意境,展現南宋文人常見的離亂之思,語言含蓄而情感深沉。
久賦恩情欲托身,已將心事再三陳。 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
朝陽動湖水,春色入名園。 邑人千萬戶,日日望朱幡。
盈枝紅欲滴,照水色更好。 朝暮幾回新,何用催秋老。
心休忘物我,道勝一軒靜。 隱幾度朝哺,可嗟人畏影。
遠分稂下美,移植使君園。 何人為修貢,佳味上雕盤。
凝霜壓寒蘆,白月鋪凈練。 誰起落梅聲,愁人淚如霰。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眾星羅列夜明深, 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鏡, 掛在青天是我心。
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 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處。 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山腰云縵縵,谷口風颼颼。 猿來樹裊裊,鳥入林啾啾。 時催鬢颯颯,歲盡老惆惆。
嘉遁仰靈范,世道何韁{七幾}。 長生昔對面,皇丘昧玄機。 沆瀣不足吞,正一知所歸。 七鎖度靈鑰,進力行洞微。
崿嶂洞陰窅,嶕峣郁千尋。 不有不測淵,蜿蜒伏蕭森。 作霈待時舉,妙化通天心。 六鎖度靈鑰,綜御歸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