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哭過滄谷
消渴文園客,凄然嘆陸沈。
十年貧入骨,一別死驚心。
吊鶴人情淺,焚香佛火深。
我來君不見,風笛在西林。
消渴文園客,凄然嘆陸沈。
十年貧入骨,一別死驚心。
吊鶴人情淺,焚香佛火深。
我來君不見,風笛在西林。
像患消渴病的司馬相如般的友人,凄慘地感嘆著自己沉淪世間。十年來貧困至極,這一次分別竟成永別,他的死讓我內心震驚。人們對他的吊唁之情淡薄,而佛前焚香的香火卻顯得格外深沉。我前來卻見不到他了,只有風笛之聲在西林回蕩。
消渴文園客:“消渴”指糖尿病,司馬相如曾患消渴病,曾任文園令,這里借指友人。
陸沈:比喻沉淪、埋沒。
吊鶴:指吊唁。
西林:詩中友人所在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友人相識已久,友人一生貧困,兩人分別后友人離世,詩人前往吊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展現世態。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吾州姚氏城東營,四年殺賊不為名。一門忠義死相繼,報國何重身何輕。無端毒蛇生肘腋,噓送黑云朝蔽日。絳鷹咫尺呼不來,瞬息東藩失堅壁。老姚忠血赤貫天,江南野史何人傳。殞身三世匪官守,異日合寘忠臣先。郡兵北來思蓄銳,群盜憑城轉無忌。請看婦女與兒童,說著姚家總垂淚。
舞鸞妝鏡拭鉛華,毫素無聲散彩霞。夜月影寒分桂魄,春冰暈薄映桃花。夢隨圖去憑青鳥,愁逐書來點墨鴉。未得離魂如倩女,衰容先我到君家。
修行之士,莫要浮憢。十方飲膳難消。試看鋤田日午,汗滴禾苗。匙飯百鞭何啻,誑他人、休望天饒。還省悟,覺寒毛聳聳似水澆。若要不還口債,挨瀟瀟灑灑,寂寂寥寥。常處常清常靜,莫犯天條。大慈大悲心起,助真功、奪取仙標。歸蓬島,享天廚,珍饌瓊瑤。
遠客詢遺行,何如漢郭君。墓前新白石,應刻蔡邕文。
一月不見陳公子,便覺令人鄙吝生。秋風白蘋已可采,幾日芳洲攜手行。美人家寄湖水陰,相望不得去相尋。不去不緣舟楫少,生怕門前波浪深。
人心天理本昭昭,利欲無端日夜銷。說向迷途渾不省,世間鵬鴳各逍遙。
我全而人毀,毀者當自怒。而我乃怒之,蕓人忘其故。
佛法生憎綺語,道人安用樵歌。有時言外悟意,不覺山中爛柯。
文書盈幾法筵埋,香火秋來愿稍乖。得似鹿門攜手去,定隨繡佛鎮長齋。
千里封章奏九天,喜承恩命賜歸田。交游總嘆故人去,民庶多思太守賢。翠壁啼猿巫峽路,清風落日晉江船。到家莫忘同年好,鴻雁來時寄錦箋。
天風吹笛落天涯,萬瓦霜清月影斜。驚醒羈人猶自可,江城只怕落梅花。
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愁多人易老,斷腸君不知。
東陌頭。西陌頭。陌上香塵粘碧油。見花花自羞。南高峰,北高峰。兩處峰高愁殺儂。行云無定蹤。
結知自臺省,僻境亦窮追。君年睿而富,我骨衰以遲。拙劣世遺矣,昏塞君忘之。暌離本多岐,會晤幸有時。佳名超九棘,古誼冠諸耆。三吳得白石,握手登黃羲。米舟書與畫,良足解我頤。請與此心誓,金蘭歡不移。
山下人家雞黍時,解鞍那暇拂塵衣。宦游無況田園薄,自問此生何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