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口占三首 其二
躑躅花開野色濃,和風和雨臥叢叢。
城中只買零枝看,那似山頭滿樹紅。
躑躅花開野色濃,和風和雨臥叢叢。
城中只買零枝看,那似山頭滿樹紅。
躑躅花盛開,野外景色濃郁,在微風和細雨中,花朵一叢叢地鋪展著。城里的人只買幾枝零散的花來觀賞,哪里比得上山頭滿樹的紅花那樣艷麗壯觀。
躑躅花:杜鵑花的別名。
零枝:零散的花枝。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明確。推測詩人在山中看到漫山遍野的躑躅花盛開,對比城中人買花的情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自然之美,突出自然之景的純粹與壯觀。其特點是對比鮮明,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關注和獨特感悟。
握手秋江送畫船,為君初賦遠游篇。三朝故事青箱習,千里輕蹄赤汗鮮。翡翠明珠方貢越,黃金白璧重游燕。京華到日思何遜,誰遣梅花笛里傳。
憐君鴻鵠志,寄跡廣文庭。夜榻琴書冷,春盤苜蓿青。道尊須振鐸,地僻好橫經。他日云霄上,還看奮羽翎。
拂暑金風動袞裳,滿天商吹動新涼。農家萬寶收成后,十里遙聞禾黍香。
千里江頭訪故人,事雖論舊道彌新。懸知一味憂勤意,要活九州窮困民。秋月洞明波底影,祥風潛有雪中春。荒山僻嶠雪深處,無惜遄驅六轡均。
七十九歲叟,時吟感寓詩。年高胡不死,身健欲何為。細柳綠垂地,小桃紅滿枝。春風不到處,枯蔓掛疏籬。
春心自許雪深遮,不信東風能久賒。無奈前生身已定,沖寒依舊臘梅花。
朱顏堂上母,白發膝前兒。萊子承歡日,袁閎展拜時。猶多賢圣辱,未可帝王師。著述工何益,斯文豈在茲。
海水無南北,潮聲日日來。歸人今海外,鄉信寄潮回。
渡水聞聲見石鐘,石鐘之上見芙蓉。無多野客乘秋屐,有個僧人制毒龍。鴻影不期黃葉到,菊花那許白云封。一尊須補重陽醉,酌對匡山五老峰。
我十年前游會稽,堂名民事寓招提。去尋神禹藏書穴,歸溯子猷乘興溪。萬壑千巖形夢寐,十峰雙澗記留題。鑒湖倘許知章乞,首訪故人尊共攜。
白社閒尋惠遠師,花邊聞漏獨歸遲。笑聲乍落紅塵外,應是溪橋送客時。
靈谷看梅初駐杖,青溪又見柳條長。稚葉晴窺拾翠堤,流絲暗撲游春仗。帶結柔腰不自持,笛弄新腔那得知。小樓思婦見愁別,南陌征人折恨離。離亭欲折未堪折,昨夜回風復回雪。黯黯妝成寒食天,毿毿怯近清明節。漢苑三眠髻欲斜,隋宮一望云半遮。此時出谷綿蠻鳥,此時曳艷桃李花。縈花狎鳥空青滴,金縷千行照窗碧。抹黛當壚何氏娘,垂鞭系馬誰家客。客來索酒葡萄香,巾懸結綠衣蘸黃。迎陰半上秋千架,踏影爭登蹋鞠場。場前歌舞少年路,綺羅綷盡傷心樹。但憐蘇小門庭清,誰知嵇大林園暮。一年柳色一年新,新柳年年弄早春。章臺曲斷驚殘夢,月淡煙疏惱殺人。
燮調能十雨,具訓微三風。希圣如顏子,何時笑叔通。明經徒為利,穢史不能公。落落經綸腹,悠悠錦繡胸。茶煙禪榻上,花蕊酒杯中。皇覽方佳少,青衫已禿翁。凄涼語棐話,寂寞教咸忠。青嶂鶴仙返,白楊鴉夜訌。庭前雙桂樹,堂上六經豐。皇帝春秋盛,車書夷夏同。移忠聊士諾,獨善未妨窮。
秦樓有女身姓羅,使君立馬待回波。正侶水仙初放雪,二十未足十五過。
漢朝元不用真儒,豈信忠嘉益帝圖。賈誼長沙晁錯死,不須獨恨老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