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嚴陵釣臺 其三
水習荊南公,步習大司馬。
此時煙濛濛,羊裘臥月下。
影落臺千尺,光連水一隅。
我來亦愛此,不獨是狂奴。
水習荊南公,步習大司馬。
此時煙濛濛,羊裘臥月下。
影落臺千尺,光連水一隅。
我來亦愛此,不獨是狂奴。
這水熟悉荊南公,這腳步熟悉大司馬。此時煙霧濛濛,披著羊裘在月下躺臥。身影落在千尺高的釣臺上,光芒連接著水域一角。我來到這里也喜愛這地方,不只是因為嚴子陵這位狂放之人。
荊南公:可能指特定人物,需結合具體背景,這里暫不確定。
大司馬:古代官職名。
羊裘:指嚴子陵身披羊裘隱居垂釣。
狂奴:指嚴子陵,劉秀曾稱他為狂奴。
嚴陵釣臺是東漢嚴子陵隱居垂釣之地。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游覽嚴陵釣臺時,被眼前景色和嚴子陵的故事所觸動,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動蕩或紛擾,詩人借此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嚴子陵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美景的喜愛。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清幽意境。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人對隱逸文化的推崇。
歲寒時節千林表,獨耐風霜。妒粉欺黃。澹澹衣裳薄薄妝。西湖十二闌干曲,倚遍寒香。白鷺橫塘。一片孤山幾夕陽。
沉沉夜壑燃幽炬,冢入松根逼寢處。風凄月苦知者誰,夜與山前石人語。
梅雨天何劇,炎花百不開。蜻蜓紅作陣,瓜瓞綠崩苔。蕩甚愁鵝掌,酥將及瓦杯。少陵亦多事,新雨望人來。
瀟灑風流老更成,簪花白發笑盈盈。堂中壯暮春長在,落墨江南久作盟。
分鼎江山在,受遺宮闕荒。風云時慘淡,疑會舊明良。
桂嶺西來是上游,堅城笳鼓鎮雄州。將軍舊擁樓船下,使者曾乘錦石游。短筏半多輸竹戶,長裾亦有采蓮舟。風流江漢何如此,不為無魚嘆蒯緱。
枯腸得水若通靈,渙汗周身一雨零。行客筋骸困方歇,醉人心骨喚初醒。病蟬移夢入新殼,老鶴息神梳舊翎。乞得殘骸對兒女,不愁無粟貯陶瓶。
琴高游會稽,靈變竟不還。不還有長意,長意希童顏。身識本爛熳,光曜不可攀。方驗參同契,金灶煉神丹。頓舍心知愛,永卻平生歡。玉牒裁可卷,珠蕊不盈簞。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
我自諳齊物,而君善閱人。林塘新雨凈,簾肆一家春。墨妙多徵貴,談高解逐貧。百錢都市日,何異此藏身。
積雨洗崖嶂,奔泉會空曲。流為千丈溪,泓停深似玉。霞吟發彩翠,花艷分紅綠。浦云自點綴,岸峰相映燭。旁穿震澤口,直瀉頤山腹。日暮扁舟來,漁歌出湖洑。
誰向羊腸鑒覆車,盈盈京國盛簪裾。龍髯尚掩橋山涕,雁足新驚塞外書。甲惡可堪供偃仰,杼空何以策留馀。叩閽昨日慚疏拙,倉兄填膺半未抒。
幾將心事共綢繆,靜坐篝燈話未休。匣劍又旋天北極,送君還到水西頭。日臨上苑花爭吐,雨濕王孫草漫抽。肯信山中猿鶴怨,都城佳麗易淹留。
借得名園東郭東,清溪曲曲小橋通。千尋碧樹鶴巢頂,四面青山人在中。映水波分雙橘綠,經霜風散半林紅。勞君詩句頻相過,吟旁斜陽答遠鐘。
西青山人作山記,搜剔幽隱山靈愁。跡緣神馬自秦漢,祠追后稷經虞周。尋常一水五湖老,七十二峰千古秋。分明圖畫在中沚,美人何處心悠悠。
當年常貰酒,抱頸泣文君。作賦娛紅粉,彈琴對綠云。歲添愁脈脈,春使夢紛紛。莫作鸞皇嘯,泉臺定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