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其十二
目窮差別耳非聞,逼塞諸根但有云。
觸法大都無軟美,寬饒何處著殷勤。
如浮今古誰為紐,盡費煙霄不受熏。
一笑中流誇定力,那知悽惻破三分。
目窮差別耳非聞,逼塞諸根但有云。
觸法大都無軟美,寬饒何處著殷勤。
如浮今古誰為紐,盡費煙霄不受熏。
一笑中流誇定力,那知悽惻破三分。
極目望去只見種種差別之景,耳朵卻聽不到什么聲音,諸根被堵塞,眼前唯有云朵。接觸萬法大多沒有溫柔美好之感,在這世間何處能施展自己的殷勤心意呢。如同漂浮于今古之間,誰是那維系的樞紐?耗盡煙霄之景也不受其熏染。在中流處一笑自夸有定力,卻不知內心已被凄惻之情打破了三分平靜。
目窮:極目遠望。
逼塞:堵塞。諸根: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觸法:接觸萬法。軟美:溫柔美好。
寬饒:這里可理解為在世間的周旋、施展。殷勤:情意懇切。
紐:樞紐,關鍵。
煙霄:云霄,這里指高遠之景。熏:熏染。
定力:佛教中指人處變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
《洞庭秋三十首》是王夫之創作的組詩。王夫之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社會動蕩不安,他一生堅持抗清,晚年隱居著述。這組詩創作于他在洞庭湖畔的生活時期,此詩可能反映了他在經歷世事變遷后,對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內心的孤獨與無奈。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在復雜的世間和漫長的歷史中,難以找到精神寄托和施展抱負的地方,雖有定力卻難敵內心凄惻。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空茫,情感深沉,體現了王夫之詩歌的獨特風格,在其作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他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思想和心境。
春風吹船泛中流,千巖萬壑開滄洲。空林濕翠散晴旭,絕頂爽氣生清秋。皇華咨訪成幽趣,水木蒼蒼遠參互。鷗起如驚使節來,猿啼似怨山人去。隱屏峰下平林路,漁父壇邊文杏樹。草生書帶不多春,空與山麋野鹿鄰。杖藜或可共避世,拂衣誰許是知津。羽人稀少云邊住,回首人間障塵霧。半夜松聲遠浦潮,終朝嵐氣前峰雨。金雞啼月響仙機,四海秋風豈不知。乘槎徑欲問織女,杼軸常空終自疑。靈芝仙草迷荒麓,盡日盈襜采新綠。興盡重尋洞口回,詩成尚憶山中宿。清溪從此別漁樵,六翮仍看上九霄。歸朝應傍薇花立,在野難歌桂樹招。故人張籍同官舍,倘問山林衰病者。食力非邀谷口名,灰心已入廬山社。
吳越江山天下稀,尊前休嘆昔人非。一杯正好酬春色,何事征帆去似飛。江南才子去游燕,為憶明時正禮賢。休向薊門尋古跡,黃金臺上草連天。
袖拂塵埃到上方,白云深處自生涼。金爐香細輕浮座,貝葉陰濃靜轉廊。十二樓臺馀寂寂,三千世界杳茫茫。流傳今古爭梯接,獨有文公重感傷。
林回覺路枉,路枉亦自適。光風不作寒,吹煙半晴濕。澗春多異芳,嶺月少行跡。犬吠空山云,山僧杖藜出。
東風扇微和,萬木敷芳芬。嘉林有名果,不與凡植群。伊花炫明麗,厥核存至仁。惟昔有仙子,志在蘇罷民。年深功己著,植之滿比鄰。至今千載下,藹藹垂令聞。卓哉壽昜彥,文質何彬彬。種德如種杏,擇術非為貧。存心惟愛物,托此康斯人。不聞圣有訓,作善福可臻。愿言勉自強,往軌良可遵。
石龍噴雪繞山斜,桑苧祠間一幅紗。只對清流已無暑,未論絕品解宜茶。
整冠忽見鏡中霜,挽樹渾無蒂上香。已貯春愁過萬斛,更令細細著升量。
少室盡西峰,鳴皋隱南面。柴門縱復關,終日窗中見。
春早春寒著莫人,黃鸝囀處暖初勻。狂心剛被風吹動,走遍南垞到北津。
高阜將墮孰謂良,叢榛野豻盈廟堂。黨人碑字鐫欲滿,惟待帝言宜有光。
詠歸亭瞰武陵溪,隔岸花開雨后齊。竹筱莊園春社散,青陵村外目平西。
總角都鰲頭,老生甘服膺。白首參豹尾,后出夸先登。東流看到海,北風忽成冰。茫茫落檐花,窮巷猶短檠。撥沙得黃金,百鍊瀉光影。飛行日月上,瑩徹肝膽醒。空山慘馬鬣,何意重為壙。余哀不浪施,留寄長夜炯。
群偽欺天日,宋臣去國時。朝扶皇帝璽,暮植黨人碑。楚眾齊難勝,劉安晁遂危。抵龜公贊決,幾事并先知。
朱顏亸鬢怯輕寒,欲托奇毛吐肺肝。想得劍關春日暮,夢中猶作海棠看。
人生在衣食,營營無時休。江湖多風波,隴畝幸有秋。稚子雜歡笑,老翁亦醉謳。日暮載禾去,柴車繞道周。我獨困沉綿,塊然何所求。田野絕追呼,卒歲聊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