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少傅馬文莊公 其二
今上龍潛日,明公燕見年。
風云吾道合,魚水圣情專。
絳縣年徐紀,丹丘馭不旋。
關門馀瑞氣,道德向誰傳。
今上龍潛日,明公燕見年。
風云吾道合,魚水圣情專。
絳縣年徐紀,丹丘馭不旋。
關門馀瑞氣,道德向誰傳。
當今皇上尚在潛龍之時,您蒙受皇上私下召見。您與皇上志同道合,如風云際會,君臣相得如同魚水一般。您的高壽慢慢記錄在冊,卻像仙人乘鶴西去不再回轉。關門還留存著祥瑞之氣,您的道德學問又能傳給誰呢。
龍潛:指帝王未即位時。
燕見:古代帝王退朝閑居時召見或接見臣子。
風云:比喻際遇。吾道合:指與皇上志向、理念相合。
魚水:比喻君臣相得。
絳縣:用“絳縣老人”典故,指高壽之人。
丹丘: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這里指人去世。馭不旋:指一去不回。
關門:可能指馬文莊公生前活動的地方,也可能有象征意義。
馬文莊公是重要人物,此詩應作于其去世后。當時皇上已即位,回憶起馬文莊公在皇上未登基時與之交好,君臣相得。詩人有感于馬文莊公的離世,寫下此挽詩表達對他的懷念與敬意。
這首挽詩主旨是哀悼馬文莊公,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君臣關系和運用典故展現其地位與貢獻。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挽詩的傳統風格,表達了對逝者的追思。
臨窗小榻自然涼,一枕清風覺夢長。睡起夕陽剛欲下,蒲葵扇底藕花香。
逢山未愜意,落日更移船。峽寺緣溪徑,云林帶石泉。鐘聲先度嶺,月色已浮川。今夜巖房宿,寒燈不待懸。維舟谷口傍煙霏,共說前岡石徑微。竹杖穿云尋寺去,藤筐采藥帶花歸。諸生晚佩聯芳杜,野老春霞綴衲衣。風詠不須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輝。
游子驚心歲暮歸,篋中時檢舊斑衣。白頭應念齊城客,春動江湖雁北飛。鶴發相輝堂上人,吳天遙望瑞云新。洞庭酒熟梅花發,同醉沙村幾樹春。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明時扈圣廿年余,始得銜恩謝直廬。秀水池臺非舊筑,鈐岡花徑是新除。縣家歲給山公粟,門巷高懸薛氏車。舟泊吳江秋乍冷,野人聊為獻鱸魚。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中擘庭前棗,教郎見赤心。
前身等是戒禪師,百八鐘聲入妙詞。畫上湖船最風景,荷花國里寫蘇詩。
天子錫榮號,賁我靈宮祠。吾道豈加損,群心自瞻依。峨峨芙蓉冠,劍佩明朱衣。自周迄于今,千載彌光輝。
工部丞昆丘,我生丁巳年。比吾既逾冠,再轉丞金淵。年齡過半百,奏子哦松軒。親見勤小物,如彼少壯然。受輸導行費,略不取一錢。飛糠至瞇目,猶恐勞弗宣。汝方壯有室,行行貳剡川。地近既便親,俸外有圭田。惟當念爾祖,奉職罔不虔。邑無不當問,事亦不得專。退無為避事,進勿至侵權。莊生才不才,其間要求旃。去年苦旱歉,谷熟殊頗偏。未知催科時,何取何當蠲。二十七鄉民,戶口富人煙。去天曾不遠,美惡易以傳。大寧九十馀,父母俱華顛。況子勤干蠱,豈不深愛憐。食祿須盡瘁,毋嘆我獨賢。不應頻往來,恃有檄可沿。時時寄安書,何殊在目前。秋賦已復近,公馀更加鞭。金罍喜接境,一水通鄉船。他時儻少病,尚能催擊鮮。
空谷號風呼雨入,四山水落千灘急。百丈逶迤不上船,石角飛湍何岌岌。徒御當餐投匕箸,榜人憔悴長裳濕。亂世天心不可知,歸路迢迢百憂集。
屠蘇小酌甕頭春,凈幾明窗不染塵。詩欲求工常近拙,書緣溫故始知新。每尋野老求遺事,恒輯殘編壽古人。架上牙簽分甲乙,啟心何異德為鄰。香薰小屋暖于春,靜掩雙扉遠俗塵。家政宏規思率舊,文章花樣喜從新。大蘇謔世惟談鬼,小謝憐才更獎人。一卷經書讀未盡,車聲門外又粼粼。
開落元無準,秾華浪得名。今朝俄綠暗,昨日尚朱榮。
空階微雨過,高閣銷煩暑。虹影駕長橋,崩云亂煙嶼。畦蛙閣閣喧,歸鳥喈喈語。徘徊動遠情,尺素經年阻。憶昔垂髫時,深閨日為侶。欣看案上書,倦織窗間杼。細字寫紅蕉,新詞題白苧。星霜催鬢發,聚散消時序。悵望竟何如,落霞際沙渚。
春幡迎夜剪。喜椒花堪頌,辛盤初薦。藏鉤恨宵短。聽隔鄰歡笑,雛鶯新囀。寒梅照淺,記年時分柑人遠。試春游一樣無心,祇負畫輪羅幰。腸斷。曾梯分麝,高閣飛云,歲華宜戀。街簾半卷。問誰在,暮燈畔。又殊鄉簫鼓,催歸不忍,空惜塵香尚淺。對曲屏春隔天涯,但應夢見。
健訟翻成產禍胎,帶刀卻是殺身媒。爭先好勝災偏速,退步饒人福自來。
少年交友盡豪英,妙理時時得細評。老去同參惟夜雨,焚香臥聽畫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