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登旸臺山絕頂望明陵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
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
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
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
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登上山頂極目遠望,山川原野錦繡交錯,如衣襟相連袖口相接。指著十三陵的樹影,天壽山低緩得像土丘。一瞬間歷經滄桑,四面山間風雨交加,帝王的氣象早已消散。金粟山松濤陣陣,老松樹仿佛巨龍在吼叫。只有那茫茫沙草,白狼河從古至今奔騰不息,長城沿著邊境蜿蜒伸展。村里老人也知道世事已變,還說有山靈守護著這里。平原一片蒼涼,亂云層層疊疊,想灑酒祭奠卻沒有多少酒。走出山回頭眺望,夕陽還眷戀著高高的山峰。
縱目:極目遠望。
川原繡錯:山川原野像錦繡一樣交錯。
襟接袖:形容山川相連。
十三陵: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
天壽:天壽山,在十三陵北面。
低迷:低緩。
阜:土丘。
王氣:帝王的氣象。
金粟:山名。
白狼:白狼河。
邊墻:長城。
呵守:守護。
平楚:平原。
合沓:重疊。
酹:灑酒祭奠。
岫:山峰。
此詞創作于明清易代之后。當時社會動蕩,朝代更迭。作者登上旸臺山絕頂,眺望明陵,面對曾經輝煌的明朝皇家陵寢,感慨明朝的滅亡,從而創作了這首詞,抒發內心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這首詞主旨是感慨明朝滅亡、歷史興衰。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意境蒼涼。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明清易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文人心態和情感的佳作,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攬轡澄清慕古人,觀風問俗按行頻。振荒已視饑由己,畜水猶思利及民。美意共推君體國,高懷還喜我抽身。名章下逮情何厚,和氣薰然暖似春。
盡瘁謀強國,偉哉懷我公。平生所遺憾,革命未成功。嗟彼爭權者,應慚無地容。誕辰秋正爽,中外仰高風。
日出騎牛去,日暮遂牛歸。年豐耕作好,食飽望牛肥。
朝飲馬,夕飲馬。水咸草枯馬不食,行人痛哭長城下。城邊白骨借問誰,云是今年筑城者。但道辭家別六親,寧知九死無還身。不惜身為城下土,所恨功成賞別人。去年賊掠開成縣,黑山血迸單于箭。萬里黃塵哭震天,城門晝閉無人戰。今年下令修筑邊,丁夫半死長城前。城南城北秋草白,愁云日暮鳴胡鞭。
松風翳漫漫,澗水聲潺潺。中有無塵公,飛鳴相往還。
夢里還山亦當歸,紫霄深處稻花肥。三間茅屋仍依樹,一徑松風尚掩扉。蝴蝶豈知身是幻,莊周應笑我猶非。雞聲枕畔蘧蘧覺,話月堂前燈影微。
竹樓曉日明疏檻,松徑清飆度曲欞。遠水微茫云外白,邊山縹緲雨中青。
解纜龍江暮雨寒,朔風回薄楚云間。五更酒醒惟聞雁,一月舟行不見山。半世悠悠孤枕夢,百年擾擾幾人閑。勞生宇內成何事,獨羨斜陽倦鳥還。
春去尋常事,胡為獨抱冤。血流明月樹,聲碎夕陽村。思婦頻驚夢,游人欲斷魂。天涯愁聽汝,況復有啼猿。
幔亭道士住紫宮,年過八十氣吐虹。揖余解下雙龍劍,指點云涯三百峰。
過盡南山過北山,幽花好鳥翠霏間。滿前風物牽詩興,可是平生馬上閑。
未必天涯遠,能令國士疏。轉頭論舊盡,屈指覺才虛。片語千秋色,雙魚萬里書。因君重飛動,垂老惜三馀。
廿年不到青城峰,夢中云氣盤蒼龍。詩思遙遙隔天外,至今空翠馀胸中。誦君佳什心神開,儼然眼底群山來。詩思玲瓏照蒼雪,澹入太古無纖埃。畫意詩禪談妙理,能使山靈笑而起。今我神游最高峰,搔首問天天無語。入山入世兩不知,仁靜智動匪所思。人外之游胡可得,先生自疑我亦疑。笑我浮生逼衰老,小園花鳥聊與娛。不讀昔賢醉鄉記,還誦先生青城詩。
杜子湖南日,年衰世路迷。鷗波憐泬寂,漁艇漫依棲。巴道仍妖梗,秦天出漢低。文章竟何用,名字謫仙齊。
箋詮雖已力全投,玩索仍憂慮未周。天假我年能耐久,韋編三絕再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