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七 戊辰七月十日作
令節無過七夕,今年已隔三宵。
奔馳五百里而遙。行止非人所料。
月入尊罍楚楚,風生襟袖飄飄。
不須抵死殢河橋。對月臨風一笑。
令節無過七夕,今年已隔三宵。
奔馳五百里而遙。行止非人所料。
月入尊罍楚楚,風生襟袖飄飄。
不須抵死殢河橋。對月臨風一笑。
佳節中沒有超過七夕的,今年已過了三天。我奔波了五百多里路。行動和停留都不是人能預料的。月光照進酒杯十分美好,清風吹動襟袖飄飄然。不必苦苦地在鵲橋邊流連。對著明月迎著清風一笑。
令節:佳節。
尊罍(zūn léi):泛指酒器。
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這里形容月光美好。
抵死:竭力、執意。
殢(tì):糾纏、滯留。
戊辰年七月十日,作者在奔波途中,已過七夕三天。當時作者行程匆忙,奔波五百多里,行動無法自主安排,在此情境下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奔波中對七夕的遺憾及自我排解的豁達。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在生活波折中樂觀的心態。
野渡忽橫魚艇,長堤直到人家。閉戶悄無人事,閉門自誦《南華》。
春雷乍震轆轤驚,御父頻傳叱馭聲。莫道崎嶇惟世路,要知夷險在神京。
風濤近接洞庭湖,楊柳堤邊水驛孤。回首已應蠻徼遠,登樓殊覺楚天虛。征帆北客依津市,貢篚南金引舳艫。清夜不眠持憲節,歸心先到帝王都。
清風敲竹,好夢誰延續?隱約遙山眉黛綠,無限謝娘心曲。池頭漫理琴絲,輕寒卻上羅衣。莫問知音何在,一輪新月遲遲。
昔年曾共立彤墀,鶴發虬髯動主知。豈謂初辭天府政,駕言長赴夜臺期。郁蔥佳地藏簪笏,窈窕豐碑刻歲時。愧我客邊無藻薦,倚風酸鼻為吟詩。
晉國衣冠掃地空,漁歌長在水云中。倚欄欲問興亡事,木末琉璃墜曉風。
對語呢喃黯自傷,夢中王謝竟茫茫。古槐高柳仍深巷,坭落巢空失舊堂。當日春風褰錦幕,此時秋草對斜陽。休誇新入人家好,若個人家是久長。
靈圓取相,塵垢是澡。定水清凈,救彼熱惱。
玉宇秋澄總巨觀,冠童相伴老懷寬。登高漫借東山屐,對泣偏羞南楚冠。芋碗茶香詩吻潤,菊杯云浸酒脾寒。傳心有訣鐫臺石,凈掃莓苔一再看。
忽聽軒前雁一聲,春來何急使人驚。若飛塞北謀棲止,的的關川萬里程。
湞水東注日,銀浪忽成堆。豈有中流柱,盤旋水自回。
執虛如執盈,執圭如不勝。譬之循墻走,蹜蹜惟恐傾。圣賢重戒慎,厭斁寧敢生。漏室雖至暗,衣冠對神明。出門何所見,如接公與卿。安居固無為,如臨祭與兵。嘗觀庸學傳,庶幾學斯成。戒慎與慎獨,沒齒期遵行。
離墨西來氣郁蔥,金堂突兀起云中。巉巖尚有風雷跡,刻畫誰知造化工。人境鬼區元不遠,碧天滄海宛相通。何時更結長生侶,謾向仙源一探窮。
東窗綠玉樹,銳葉何離離。春秋八千歲,蟪蛄安得知。至人有玄術,靈泉漱華池。專氣有真一,超然入無為。會當保貞素,黃發以為期。
細路小橋人獨往,落花流水燕飛忙。松陰匝地沾衣濕,空翠滿身風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