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望焦山
我愛焦孝然,幽棲事高潔。
令名在茲山,千古同不滅。
溯徊往從之,道阻不可即。
歸來乎山中,請與子如一。
我愛焦孝然,幽棲事高潔。
令名在茲山,千古同不滅。
溯徊往從之,道阻不可即。
歸來乎山中,請與子如一。
我喜愛焦孝然,他隱居的生活十分高潔。他的美名在這座山上流傳,歷經千古也不會磨滅。我逆流而上想要追尋他,道路險阻難以接近。回到這山中吧,讓我與你一樣。
焦孝然:即焦先,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隱士,以高潔著稱。
幽棲:隱居。
令名:美名。
溯徊:逆流而上。
道阻:道路險阻。
子:指焦孝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紛擾的社會環境中,看到世間的污濁,從而對焦孝然這樣的高潔隱士產生向往,在雨中望焦山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高潔隱士的敬仰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
片帆來天上,猿聲不住啼。云橫千樹短,雪壓萬山低。錦水騰龍甲,春花襯馬蹄。壯懷如可遂,定傍畫橋棲。
四皓逃商山,下視衣褐婁。不知建成客,孰與封君酬。夷齊古逸民,食粟猶恥周。何曾墮人計,圖安卒成憂。不然靖節翁,那與沮溺儔。顧于一日間,無羨斯無求。
香添蕓餅,乍披圖省識,吾家太白。石上霜華看瀲滟,入夜游氛都滅。虛籟吟秋,明波瀉影,千頃玻璃徹。誰吹橫笛,馀音空外如發。追昔金虎賁荒,吳宮劍冷,只剩當時月。坐對層巒看轉碧,一線煙痕新裂。錦瑟初停,嬌歌又起,好景無虛設。欲行又住,留連幾度難別。
多謝芳樽與獻酬,只將萬斛醉吾愁。春花來作人間夢,夢到鴉啼不得留。
丹臺石檻芙蓉頂。秋氣爽、羅衣冷。別有幽懷誰共領。天涯風景,故園霜露,難遣登臨興。林巒三竺應檻并。回首煙霞舊游境。何處塵襟都洗凈。青山眼界,白云身世,一片斜陽磬。
我欲駕扁舟,自署煙波徒。寒雪載一舸,斜風過五湖。帆飲桅易折,磯危石堪虞。不如來飲酒,對月傾百壺。
枯榆偃蹇若蒼龍,影占荒郊半畝宮。下有牧羊雙稚子,臥吹蘆管對西風。
燈火長廊自一時,畫船笛韻夜行遲。月波蕩漾流歌板,花氣回環逼酒卮。人跡盡隨紅燭焰,客心長系綠楊絲。如今西壓橋邊路,添得鏗然杖一枝。
晚矣吾身未乞閒,如公尺一合徵還。高標迥立風塵表,秀句喧傳字宙間。誰和陽春仍白雪,我知流水與高山。歸歟已熟他時路,直北龍溪一二灣。
竹隱高深,夏涼日有清風度。苧衣繩屨。鶴發空相顧。翠撲流煙,又向溪翁去。青山路。要當同住。長占無塵處。
七邊曾歷賀蘭山,塞北咽喉最險關。疊翠崖巒人跡滅,堆沙道路柏林攀。漢渠遙轉唐渠會,濁水先流清水灣。野鳥閒棲猶得靜,吾今自睹二毛斑。
新葉煙中冉冉,輕香風外離離。朱英半染蝶翅,綠刺故牽人衣。
春光憐物去猶遲,滿樹瓊華未落時。他日檐前傳好信,此身原在最高枝。
昔從法署頗經年,尚記持觴芍藥前。南郡儒生勞絳帳,西京賓客待青氈。登樓賦倚荊江月,握管書題郢樹煙。留省為郎頭欲白,憶君何日奏甘泉。
游魚聞餌香,寧悟鉤入口。不忍一朝饑,竟落漁人手。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失身羅網中,乃為媒所誘。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飛潛一失所,雖悔復何咎。矧為物之靈,而不慎所守。饑渴能害心,交游多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