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饑篇贈程守 其二
乞得諸倉粟,流民獲所依。
已燃薪禦凍,仍用楮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復舊肥。
故鄉雖有屋,此處可忘歸。
乞得諸倉粟,流民獲所依。
已燃薪禦凍,仍用楮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復舊肥。
故鄉雖有屋,此處可忘歸。
向各個糧倉求得了糧食,讓流亡的百姓有了依靠。已經燃起柴薪抵御寒冷,還用紙幣當作衣服。瘦弱多病的身體感受到了新的溫暖,消瘦的肌肉恢復了往日的豐腴。故鄉雖然還有房屋,但這里讓人忘了回去。
賑饑:救濟饑荒。程守:姓程的太守。
諸倉:各個糧倉。
流民:流亡在外的百姓。
禦:同“御”,抵御。
楮:這里指紙幣。古代用楮樹皮造紙,后常用楮指代紙,進而指代紙幣。
病骨:指瘦弱多病的身體。
羸肌:瘦弱的肌肉。
推測這首詩創作于饑荒時期,當時社會可能面臨糧食短缺問題,出現大量流民。程守積極開展賑饑工作,詩人目睹了程守的善舉以及饑民生活的改善,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程守賑饑的善舉,突出其救助行為讓饑民生活得到改善。其特點是寫實性強,以質樸的語言記錄了賑饑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救助情況和詩人對善舉的肯定。
失卻欄中白象兒,臨風笑倒老峨嵋。街頭措大無精鑒,一夜燈前賦雪詩。
十年問法天王地,萬里鄉山碧海東。雪室有禪傳鼻祖,蒲帆無恙轉秋風。潮連蓬島晴云白,霞擁扶桑曉日紅。為問雙林老尊者,尺書還寄北來鴻。
盥蕓香耐晚。記人海冥冥,翠波三淺。春痕夢中換。枉蘭臺紬史,槐街行卷。丹鉛老伴。笑繅殘、愁絲似繭。乞馀年、細檢秦灰,猶是補天心眼。休管。棲仙蟫瘦,橐夢螢枯,有涯俱幻。藜光自暖。算營就、太平館。盡千金殘帚,寒窗消受,掃葉朝來又滿。莫披圖、憶到江南,數峰澹遠。
欲知別后事如何,門巷苔生雀可羅。偏稱解衣槃礴裸,真為靜處薩婆訶。鬼神密護爐中藥,風雨深藏壁上梭。惟是葛藤猶入念,有時西望笑呵呵。
雅道久絕響,遺詩邈誰繼。烈士死無意,古風未淪替。后來何足道,翕翕逐聲勢。一朝有蹉跌,鳥散魚深逝。萬物有殊性,小大各為計。松柏生高岡,不肯附蘿薜。世路不可回,吾自尋吾契。
從教日日把巫焚,無補河流一尺渾。甘霔要從方寸出,土龍芻狗不須論。
春風掃盡庭前雪,暖日催開枝上花。物物頭頭皆漏泄,莫教心地亂如麻。
釣艇加沙度曉晴,浮圖倒影若門迎。碧潭波冷白龍臥,翠竹云深丹鳳鳴。亂后樓臺符愿力,歲寒松柏見交情。欲從池上結荷屋,天地干戈尚戰爭。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宮扇開時,訝錦窠云髻,新降仙姝。含情暗欹粉靨,濃夢剛蘇。雕闌舊倚,傍瑤天、風露都殊。春似怯、霞帷半卷,綠衣低捧瓊盂。洛浦頻年怨別,恰歸驄暫駐,教伴清娛。殷勤墜香漫掃,歌席憑鋪。金裙舞罷,又幽禽、催喚提壺。還仔細、羅屏雨重,玉妃酒困誰扶。
衲僧不用看他燈,自有從前一盞明。壞衲蒙頭面壁坐,靈光射破鐵圍城。
錚然梧葉響敲風,涼月疏星秋正中。萬頃水花渾老盡,一簪醉日倚殘紅。
昔聞楚山人,服毳而冠鹖。危坐古松根,不饑亦不渴。顏色白如玉,千歲如電抹。我行不憚遠,晨去披裋褐。平生戀著心,恩愛資妙割。開口諒來意,丹鼎分圭撮。相看語未了,冉冉翔木末。歸來問故人,云山渺空闊。
鼻息齁齁盡日眠,從他兒輩競嘲邊。那知問對成中說,自得逍遙喜內篇。雪里書來檐噪鵲,燈前詩就鼎凝煙。中郎去后人難繼,漫詫柯亭富笛椽。
借屋藏書避世喧,地偏塵遠水云繁。籬前沙渚群鷗臥,村外人家萬蟻屯。春送蘭香浮綺席,月移梅影度柴門。杖藜慣識湖東路,今雨還尋孺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