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方合山所刻古今釋疑書
萬卷書中老此身,樓居歲月豈全貧。
過江苦憶東京事,覽古偏傷北望神。
野外白衣存信史,山中萬汗簡識先民。
蕭蕭暮雨班荊地,分手長懷折角巾。
合山云:先人藏書家樓尚有五卷。
萬卷書中老此身,樓居歲月豈全貧。
過江苦憶東京事,覽古偏傷北望神。
野外白衣存信史,山中萬汗簡識先民。
蕭蕭暮雨班荊地,分手長懷折角巾。
合山云:先人藏書家樓尚有五卷。
一生在萬卷書里度過,住在樓上的日子也不算完全貧苦。渡過長江后苦苦回憶東京往事,閱覽古跡時特別傷懷北望之情。民間白衣之士留存著真實歷史,山中的眾多史冊記載著古代先民。在蕭蕭暮雨中的聚談之地,分別后長久懷念著那折角巾的友人。合山說:先人的藏書在樓中還剩五卷。
老此身:在讀書中度過一生。
過江:可能指渡過長江,有離開舊地之意。東京:一般指北宋都城汴京。
白衣:指未入仕途的平民。信史:真實可信的歷史記載。
汗簡:指古代用竹簡記事,先以火炙竹青令汗,取其易書,并可免蟲蛀,謂之汗簡,后泛指史冊。
班荊:指朋友相遇,共坐談心。
折角巾:東漢郭泰曾折巾一角,時人慕而效之,后用折角巾指代雅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處于朝代更迭或社會動蕩時期,詩人有感于歷史變遷,與友人合山交流讀書感悟和歷史往事,在分別時寫下此詩。詩中提到“過江苦憶東京事”,或許當時作者經歷了從北方到南方的遷徙,對北宋的繁華和歷史有著深深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讀書、覽古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友情與感慨相結合,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古樸的語言營造出濃厚的懷舊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小樓客思,人日風光,相對清惋。念念靈峰,紅萼破寒初展。殘雪鐘邊山遠近,小詩驢背春深淺。待幽尋,只蒼苔故徑,別懷怎遣。記細舸、平湖才見。欄外回風,吹滟金線。覓夢虛亭,剩有凍禽凄斷??账鄵u分袂影,高花間作聽經伴。忍孤蹤,傍芳欄,百回千轉。
艤舟沙樹合,望瞑水云同。夕浦漁煙碧,春山野燒紅??樟鼬Q急瀨,高月動微風?;貞浹虺桥f,孤懷清夜中。
草白崗長暮驛賒,朔風終日起平沙。寒鞭易促鄣泥躍,冷袖難勝便面遮。迥嶺卷回云族破,遠天吹入雁行斜。土囊微乞緘馀怒,留送歸程任擺花。
星占營室動天文,世廟新開自圣君。入賀中丞凌驛雪,送行僚友惜江云。歌聲緩處詩初就,風力柔時酒半醺。待漏寒多不成寐,鳳樓霜角幾回聞。
無端小立瑣窗前。飛絮影連天。蒲團雪深三尺,參透幾多禪?;ㄓ`,鳥猶寒。孰相憐。歌翻白雪,笛弄梅花,兩鬢霜添。
北斗低垂倚禁城,南山當殿更分明。合宮共祝齊天壽,鳴佩遙聞動地聲。
青鳥來何晚,垂楊春已深。琴中無限意,惆悵白頭吟。
誰識炎州一種茶,天教靈產閟煙霞。建溪斗美非吾事,陽羨先嘗自一家。閩客錯猜龍換骨,國風休詠鼠無牙。陸生謾有茶經著,誰識炎州一種茶。
逍遙物外未曾拋,念誦時將玉磬敲。雖不臨壇深發愿,夢魂常憶大仙教。
眼橫鼻直,氣清骨寒。手眼外應金篦快,身心內照玉壺寬。機絲交織兮春華蔟蔟,與物齊平兮夢蝶團團。性習林泉,身心信緣。長虹斂雨,照雪倚天。頭頭物物隨宜說,剎剎塵塵各住禪。妙觸出礙,幻成自然。
宣麻西下領諸侯,小駐籌邊望戍樓。關塞地連青海曲,營屯人過赤金頭。旌旗一變思干羽,撻伐重光問虜酋。高筑受降功倍遠,期君飲至赴皇州。
步緩知無力,臉曼動馀嬌。錦袖淮南舞,寶襪楚宮腰。
暖霧昏云養麥天,春風引綠去綿綿。種成百萬軍民飽,忠孝心頭一寸田。
昨見葭灰飛玉管,已覺陽和布晴暖。條風吹綠草荄萌,殘雪消寒柳絲短。新正擬欲棕春游,今朝便有尋詩伴。青鞋布襪慣林泉,華發心情厭亭館。北禪古剎吳城陲,眼界清幽塵跡斷。辟賢偶集本無期,去路雖遙亦何憚。行行不覺到旃檀,一經蒼苔平且坦。有意來恭孚尹師,適逢飛錫歸遲緩。惟存法王梵公像,趺座繩床衣偏袒。山童見客遠相迎,作禮殷勤為延款。盛來香粒堆飯盂,供處白云浮茗盌。嗟余夙抱煙霞癖,野性不羈久疏懶。深冬遠自白門還,巾染黃塵衣未浣。幸叨方外相追隨,得遂閑邊共蕭散。襟懷頓豁吟思增,人境俱寂清風滿。詩成坐待師不還,白云散漫無拘管。
何神擎破隴頭巖,盡束溪流下碧潭。潭底有龍能變化,好將霖雨活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