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回,獵人帶著獵物回去。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東皋:詩人隱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歸依。
犢:小牛,這里指牛群。
禽:鳥獸,這里指獵物。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后遂以“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這首詩是王績在隋末唐初時所作。當時社會動蕩,作者棄官隱居于東皋。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內心苦悶,于是在傍晚眺望山野時,寫下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主旨是表達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特點是借景抒情,畫面感強。它是現存較早的五言律詩,在唐初詩壇有一定地位,為律詩發展做了鋪墊。
欲明籬被風吹倒,
過午門因客到開。
忍苦可能遭鬼笑,
唯有狂吟與沈飲,
時時猶自觸靈臺。
枕流方采北山薇,
驛騎交迎市道兒。
霧豹只憂無石室,
莫負美名書信史,
清風掃地更無遺。
洞庭湖上清秋月,
月皎湖寬萬頃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
更憶瑤臺逢此夜,
水晶宮殿挹瓊漿。
陰沈天氣連翩醉,
摘索花枝料峭寒。
擁鼻繞廊吟看雨,
不知遺卻竹皮冠。
長貪山水羨漁樵,
自笑揚鞭趁早朝。
今日建溪驚恐后,
李將軍畫也須燒。
盛德已圖形,胡為忽構兵。
燎原雖自及,誅亂不無名。
擲鼠須防誤,連雞莫憚驚。
本期將系虜,末策但嬰城。
肘腋人情變,朝廷物論生。
果聞荒谷縊,旋睹槁街烹。
帝怒今方息,時危喜暫清。
始終俱以此,天意甚分明。
楓葉微紅近有霜,碧云秋色滿吳鄉。
魚沖駭浪雪鱗健,
可憐廣武山前語,楚漢寧教作戰場。
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遞相催。
壯心暗逐高歌盡,
西樓悵望芳菲節,處處斜陽草似苔。
曉入江村覓釣翁,
釣翁沈醉酒缸空。
夜來風起閑花落,
狼藉柴門鳥徑中。
鶴非千歲飲猶難,鶯舌偷含豈自安。
光濕最宜叢菊亞,
五色呈祥須得處,戛云仙掌有金盤。
侵曉乘涼偶獨來,
不因魚躍見萍開。
卷荷忽被微風觸,
瀉下清香露一杯。
征人草草盡戎裝,征馬蕭蕭立路傍。
尊酒闌珊將遠別,
曾向天涯懷此恨,見君嗚咽更凄涼。
幽獨起侵晨,山鶯啼更早。
門巷掩蕭條,落花滿芳草。
煙和魂共遠,春與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懷抱。
春風狂似虎,春浪白于鵝。
柳密藏煙易,松長見日多。
石崖采芝叟,鄉俗摘茶歌。
道在無伊郁,天將奈爾何。
疏雨從東送疾雷,
小庭涼氣凈莓苔。
卷簾燕子穿人去,
戎衣一掛清天下,
傅野非無濟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