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感舊 其一
髫齔隨二親,
旅泊承天寺。
姆抱殿上嬉,
忽睹瞿曇氏。
髫齔隨二親,
旅泊承天寺。
姆抱殿上嬉,
忽睹瞿曇氏。
我在童年時跟隨父母,旅居在承天寺。保姆抱著我在殿上嬉戲,忽然看到了佛像。
髫齔(tiáo chèn):指童年。髫,兒童下垂的頭發;齔,兒童換牙。
旅泊:旅居。
承天寺:寺廟名。
姆:保姆。
瞿曇氏:指釋迦牟尼,這里代指佛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成年后回憶起童年跟隨父母旅居承天寺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是在某個特定時刻,觸發了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回憶童年,突出特點是用質樸的語言記錄童年片段。雖短小簡單,但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童年的珍視,在展現個人情感回憶方面有一定價值。
西來爽氣凈寥天,金粟飄香集綺筵。青女踏殘燕市草,紫簫吹散薊門煙。壯懷潦倒惟杯酒,往事凄涼自歲年。迢遞故鄉臨桂水,愁看兩地共嬋娟。
吳蠶八繭繅長絲,玉纖染云上春機。大姑愛織榴花色,小姑愛織梨花白。小姑回頭語大姑,梨花潔白不受污。大姑榴花故自好,以色娛人豈長保。
禮欲豐隆意欲虔,何難傾國奉神天?不知灌頂王時事,安隱民人祀法先。祀法俱全福報齊,如來親證愿猶低。若能滅得諸癡盡,德備慧明無上躋。
綠波流盡草離離,畫舫笙歌載昔時。海變桑田龍去遠,云迷華表鶴歸遲。歌臺落寞俱陳跡,小殿荒涼有斷碑。最恨沿堤楊柳樹,臨風依舊舞腰肢。
昔年為客厭風沙,長嘯歸來鹿引車。樓上一簾青嶂雨,洞中千樹碧桃花。攜琴每訪神仙宅,納履曾辭富貴家。可嘆別離經歲月,寄書長是隔煙霞。
指點云間數點紅,笙歌正擁紫髯翁。誰知愛酒龍山客,卻在漁舟一葉中。西閣珠簾卷落暉,水沉煙斷佩聲微。遙知通德凄涼甚,擁髻無言怨未歸。
秋興閒偏逸,家山且杖藜。竹洲浮嶼外,蓮社入林西。恩隔萸囊賜,歡先菊酒攜。明朝還有約,從爾問丹梯。
秦淮晏歲見孤鴻,疋馬蕭蕭趁朔風。淺薄豈堪當路薦,光華難與故人同。微茫遠見盧溝樹,縹緲遙聞魏闕鐘。無補涓埃貧病久,偏承雨露羨群公。
露宿風餐兩鬢華,故園蕪沒舊生涯。圣恩若許求帷蓋,便向東陵學種瓜。
周侯江海人,清游興不淺。招邀二三子,柬我值歲晚。所嗟道路長,不得共杯盞。登樓各有作,健筆凌霄漢。伊余獨伏枕,養疴更展轉。撲窗雪片飛,還共心緒亂。老我塵埃間,天刑何能免。九事八為律,有身為大患。藉夢得暫逃,無酒可湛湎。堆床幾卷書,醒來但遮眼。因愧園中梅,凌寒枝更展。預報春消息,會心不在遠。人事有剝復,氣候變昏旦。努力崇明德,那復計險坦。
化成真化出,絕險起朱欄。直下臨無處,江城一掬看。登覽多清興,衣襟有白云。松風不知際,仙籟坐中聞。
天時人事催寒景,坐嘯行吟到夕暉。錦樹高原去鳥疾,蒼苔小徑行人稀。牧兒谷口驅牛入,獵伴沙頭得雁歸。雙戶畏人時獨掩,寸心回首愿多違。
圣人獨看臨軒陛,殿后雙龍捧翠華。明日集英排大宴,御前先降出琵琶。
碧草幽花滿故園,南山臥對久忘言。年來行李書千卷,老去生涯水一村。已辨弓蛇還石虎,毋煩怨鶴與驚猿。秋光更比春光好,蜂蝶紛紛不到門。
絕塞崎嶇地,重過未覺勞。哀湍傳大壑,落日晃平皋。歷險心逾壯,看天首自搔。陀羅臺畔路,的的戰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