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
漁村半落楚江邊,林外秋原雨外天。誰倚竹樓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蒼然。
洞庭木落萬波秋,說與南人亦自愁。欲指吳松何處是,一行征雁海山頭。
漁村半落楚江邊,林外秋原雨外天。誰倚竹樓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蒼然。
洞庭木落萬波秋,說與南人亦自愁。欲指吳松何處是,一行征雁海山頭。
第一首:漁村有一半坐落在楚江岸邊,樹林外是秋日原野,雨幕外是遼闊天空。是誰倚靠在竹樓上邀請大船呢,天邊暮色已經蒼茫一片。第二首:洞庭湖邊樹葉飄落,萬波涌起秋意,說給南方人聽也會自感憂愁。想要指出吳淞江在哪里,只見一行征雁在海山的上頭。
楚江:此指長江中下游一帶。
大艑:大船。
洞庭木落: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吳松:即吳淞江,在今上海。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郭熙是北宋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詩可能是詩人看到郭熙所畫的平遠之景后有感而發。當時北宋文化藝術繁榮,文人雅士常為畫作題詩,以表達對畫作的欣賞和感悟。
這兩首詩描繪了郭熙畫作中的平遠之景,展現出秋日的蒼茫與哀愁。詩以景寄情,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鑒賞力和文學素養,在題畫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儂家只在斷橋邊,勸郎切莫下湖船。湖船無柁難輕托,白日風波在眼前。
敗荷枯葦夕陽天。時節漸闌珊。獨泛扁舟歸去,老來不耐霜寒。平生志氣,消磨盡也,留得蒼顏。寄語山中麋鹿,斷云相次東還。
下圍棋取樂。閑白烏交錯。者好關機,度輸贏憂謔。作。言作。看這番一著。
西眺王屋山,日夕青峨峨。上有沖漠人,開關對松蘿。偶來廣成子,所交不貴多。晨興掬流泉,舉首餐明霞。靈鳥從空來,階前啄松花。鳥性會吾意,逍遙共山阿。寄言尋真者,何必窮天涯。
荊駝淚,侍從最憂時。隔闊滄江青瑣夢,凄迷錦瑟玉溪詩。一代大家詞。
挺生英杰百夫防,高義孤忠少頡頏。艱食屢分圖共濟,危城百戰誓同亡。延津劍去秋無氣,合浦珠還夜有光。三復園亭新墓表,哀榮寧獨在瀧岡。
悠悠離闊感中年,我輩情鐘豈不然。好景與時渾易過,可人和月只難圓。五更殘夢雞聲里,千里歸心雁影前。漠北云南空浪走,今春又負杏花天。
始憶花前宴,笙歌醉夕陽。那堪城外送,哀挽逐歸艎。鈴閣朝猶閉,風亭日已荒。唯馀遷客淚,沾灑后池傍。
忍淚別嚴親,長途劍衛身。煙花歸路客,風浪渡江人。馬踏梅天雨,鶯殘瓜步春。從今閩海熟,定省莫辭頻。
下馬古寺門,偶與山僧遇。相對兩不言,蟬聲在高樹。
霜筠瑟瑟戛琳瑯,冷透紗廚一味涼。破夢吟魂正瀟灑,纖纖更捧雪花香。
前村雞鳴后村應,四山如城石無磴。男耕女織自春秋,不許世塵通一徑。繞溪種桃無雜花,十里五里明朝霞。穿花作路記來往,秦虐不到山人家。捕魚深入者誰子,鳴榔忽過青山趾。溪亭老翁疑且驚,失路何人誤來此。小問市朝經幾主,客云有晉今太康。邀歸戀戀作雞黍,屈指悠悠悲海桑。異事流傳寧復再,神仙已遠丹青在。昌黎有作誠得之,馀子雖工亦何逮。我嘗三復柴桑吟,桃源楚地幽且深。楚人讎秦不相屈,忠義誰明千載心。竹鶴老人年九十,點染生綃墨猶濕。楚江山水晉風神,卻似身曾到原隰。維揚太守開別筵,披圖細玩春風前。興酣一訂武陵史,為君改賦逃秦篇。
桃樹仙人宅,春山不可尋。偶隨芳草去,言到白云深。片月窺蘿幌,啼鶯繞竹林。亦知難久臥,四海望為霖。
晚涼船過柳洲東,荷花香里偶相逢。剝將蓮肉猜拳子,玉手雙開各賭空。
臘窮天際傍危欄。密雪舞初殘。表里江山如畫,分明不似人間。功名何在,文章漫與,空嘆流年。獨恨歸來已晚,半生孤負漁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