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恒山
恒陽地與塞垣通,山脈紆回指大同。黑霧不消陰澗雪,翠微時下石壇風。燔柴有制存周典,持節無人出漢宮。幽緲岳靈何所寄,巋然碑版覆苔紅。
不盡浮云起北隅,離離城郭望中孤。荒原白草還今古,戰骨青磷半有無。委伏萬山連抱犢,巑岏一道隱飛狐。憑高莫問探符事,昔日嬴秦亦已徂。
恒陽地與塞垣通,山脈紆回指大同。黑霧不消陰澗雪,翠微時下石壇風。燔柴有制存周典,持節無人出漢宮。幽緲岳靈何所寄,巋然碑版覆苔紅。
不盡浮云起北隅,離離城郭望中孤。荒原白草還今古,戰骨青磷半有無。委伏萬山連抱犢,巑岏一道隱飛狐。憑高莫問探符事,昔日嬴秦亦已徂。
恒陽之地與邊塞城墻相連,山脈曲折迂回指向大同。黑色霧氣未散,陰澗里積雪未消;青翠山色中,石壇上不時吹過冷風。燔柴祭天的制度還保留著周代典章,卻沒有持節的使臣從漢宮出發。幽遠的山神寄托在何處?唯有那高大的碑刻覆蓋著青苔。北隅不斷涌起浮云,稀疏的城郭在視野中顯得孤零。荒原上的白草歷經古今未變,戰骨與磷火若隱若現。群山曲折起伏連接抱犢山,高峻的山路隱沒飛狐陘。登高莫要再問探符的舊事,昔日的嬴秦早已消逝。
塞垣:邊塞的城墻。
紆回:曲折迂回。
翠微:青翠的山色。
燔柴:古代祭祀儀式,燒柴祭天。
周典:周代的典章制度。
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手持符節作為憑證。
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離離:稀疏的樣子。
青磷:磷火,俗稱鬼火。
委伏:曲折起伏。
巑岏(cuán wán):山高而尖的樣子。
探符事:指秦始皇封禪時探得符命的典故。
嬴秦:指秦朝,因秦王姓嬴。
此詩應為詩人登臨北岳恒山時所作。恒山為五岳之一,地處邊塞要沖,歷史上既是軍事重地,也是祭祀名山。詩人通過登山所見,結合周代祭祀遺制、秦漢歷史等,抒發對古今變遷的感慨,創作背景或與詩人游歷邊塞、關注歷史遺跡相關。
全詩以登恒山為線索,既描繪恒山及周邊的雄奇風光(如“山脈紆回”“黑霧陰澗”),又借“燔柴周典”“嬴秦徂逝”等歷史意象,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深刻思考。語言蒼勁,意境宏遠,是一首融合自然與歷史的登臨佳作。
鐘鼓喤喤,威儀將將。溫恭禮樂,致享曾皇。邁德垂仁,系軌重光。天命純嘏,惠我無疆。
結綺臨春萬戶空,幾番揮淚夕陽中。唐環不見新留襪,漢燕猶馀舊守宮。別苑秋深黃葉墜,寢園春盡碧苔封。自慚不是牛僧孺,也向云階拜玉容。
洙泗三千眾,何人得正傳。省身有曾子,克己獨顏淵。
尊前初對滄州酒,有客重為此地游。風起驚濤在空樹,夜深涼月入虛舟。長河浩蕩通瀛海,大野蒼茫接薊丘。明發津門重回首,南飛一雁楚天秋。
紅樹迎霜秋信早。蒼巖近水明如掃。屋外山光天壓倒。波淼淼。逢人為說嚴江好。江上扁舟人漸老。半生差幸魚蝦飽。來日風波來日了。煙裊裊。一篙初刺荒汀蓼。
萬殊系大化,向春時托生。無為痛古昔,及此齊殤彭。仰遇天風朗,俯懷山水清。永言極所寄,異世有同情。
東征遼水迥,北近單于臺。戎衣掛寶劍,玉箸銜金杯。紅燭暗將滅,翠蛾終不開。
山川蟠踞偶成形,威鳳低回久未行。更種梧桐真可致,高飛性似伯夷清。仙翁舊住蜀江邊,千歲歸來一鶴翩。城郭已非人事改,凄涼遺跡但披仙。池上茅檐覆水低,早來秋雨尚虹霓。敗荷折葦飛鴻下,正憶漁舟泊故溪。一夜飛霜點綠苔,曉庭黃葉掃成堆。檐間翠樾彫疏盡,卻放墻東好月來。洞府山川百里賒,洞門藤蔓鎖煙霞。神仙不與人間異,弟妹還應共一家。鑿井燒丹八百年,塵緣消盡果初圓。石床蘚甃人安在,綠水團團一片天。神仙鑄劍本無硎,岸石班班尚鐵鉎。天上少年仍狡獪,不須還爾對方平。岸幘攜筇夜夜來,蒲團紙帳竹香臺。直須覓取僧為伴,更為開庵斸草萊。
蘇子文章舊起予,英英寒玉琢冰壺。十年不見空青眼,一日相逢各白須。可是封侯須望尉,只今著論又潛夫。青燈寂寞秋堂夜,嘆息寒衾夢亦無。
地迥亭孤煙樹蒼,登臨未遂笑空□。茂林南望依然竹,曲水東流不復觴。一代人豪還說晉,千金墨跡已歸唐。乾坤俯仰成今古,惟有殘碑臥夕陽。
草堂寄在國門陽,西嶺蟠回入戶蒼。含云洞壑泉臺迥,礙日松梧露徑長。歲歲采蘋脩俎豆,重重栽竹護垣墻。南州高士今難作,唯聽慈烏吊白楊。
冬仲山城果市齊,香圞朱橘壓林低。無錢亦得柑頭飽,賭核贏來賤似泥。
邑有神君格上清,群龍驅魃起南溟。旱云盡洗峰頭火,喜雨宜添郭外亭。遠浦波濤浮練白,平疇禾稼入簾青。檐花已奏鈞天樂,一部蛙聲更可聽。
繡衣不果共追游,戲馬臺荒百草稠。山掩碧溪流水咽,人歸烏渡故鄉羞。獨留古跡龍王廟,那見春風燕子樓。何事當年騅不逝,滿天明月楚歌謳。
云亭小徑青山下,清節當年故址存。野老尚能收譜牒,鄰人還解識田園。喬林鶴去枝柯改,古井龍移窟穴翻。千載高風知不泯,拳拳經辯著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