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道中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怪石馬蹄生,好峰當面起。豎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
是時春仲交,草木漸暢美。風雨所摧殘,瘴霧所煎靡。石壁馀嶙峋,點綴互蒼紫。
嚶嚶春鳥鳴,湜湜泉流彌。帶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伐木響山椒,時聞深澗底。
窈窕轉前旌,鼓角馀聲里。邊吏遠來迎,騎踏旄頭駛。古稱花面蠻,于今親見矣。
其言雖侏離,其俗尚淳俚。愧彼中華人,衣冠盛包匭。機械互紛拿,文墨相宛委。
徒工鞶帨姿,何裨結繩理。子欲居九夷,無乃意為是。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怪石馬蹄生,好峰當面起。豎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
是時春仲交,草木漸暢美。風雨所摧殘,瘴霧所煎靡。石壁馀嶙峋,點綴互蒼紫。
嚶嚶春鳥鳴,湜湜泉流彌。帶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伐木響山椒,時聞深澗底。
窈窕轉前旌,鼓角馀聲里。邊吏遠來迎,騎踏旄頭駛。古稱花面蠻,于今親見矣。
其言雖侏離,其俗尚淳俚。愧彼中華人,衣冠盛包匭。機械互紛拿,文墨相宛委。
徒工鞶帨姿,何裨結繩理。子欲居九夷,無乃意為是。
我行走進入南方地區,所見所聞都奇異異常。奇形怪狀的石頭在馬蹄下出現,秀美的山峰迎面聳立。直立的像士兵的頭盔,蹲伏的似犀牛的模樣。此時正值仲春時節,草木逐漸生長得茂盛美好。雖經風雨摧殘、瘴霧折磨,石壁仍突兀嶙峋,點綴著青中帶紫的色彩。春日鳥兒嚶嚶鳴唱,清澈泉水流淌彌漫。帶著刀具、梳著椎髻的奴仆,出入都帶著妻子兒女。伐木聲在山頂回響,不時從深澗底傳來。前軍旌旗曲折行進,鼓角余音仍在耳邊。邊地官吏遠來迎接,騎馬疾馳如旄旗飄動。古人稱的‘花面蠻’,如今我親眼得見了。他們的語言雖難懂,風俗卻樸實無華。反觀中原人士,衣冠華麗包裹繁瑣。機巧權變相互糾纏,文書往來委婉復雜??沼醒b飾虛浮之態,對簡樸治理有何益處?孔子曾想遷居九夷,或許正是為此吧。
殊傀(guī):奇異,不尋常。
鍪牟(móu móu):古代士兵的頭盔。
犀兕(xī sì):犀牛,兕為雌性犀牛。
春仲交:仲春時節(農歷二月)。
瘴霧: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霧氣。
煎靡:折磨、消磨。
嶙峋:山石突兀、重疊的樣子。
蒼紫:青中帶紫的顏色。
嚶嚶:鳥鳴聲,形容清脆婉轉。
湜湜(shí shí):泉水清澈的樣子。
椎髻:形狀如椎的發髻,古代邊地常見發式。
山椒:山頂。
侏離:形容語言難懂,此處指邊民方言。
淳俚:樸實粗率,指風俗質樸。
包匭(guǐ):包裹,此處指衣冠繁瑣。
機械:機巧權變,指復雜的人際手段。
鞶帨(pán shuì):古代婦女的佩巾,此處喻指虛飾。
結繩理:上古結繩記事的簡樸治理方式。
九夷:古代對邊遠少數民族的泛稱。
此詩應為作者途經南方關隘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及作者未明。詩中通過對南中奇異風光、獨特民俗的細致描寫,反映了作者對邊地生活的觀察與對中原風俗的反思。
《南關道中》以行旅視角描繪南中奇景與邊民生活,通過自然與人文的交織,對比中原的虛浮機巧,凸顯邊地淳厚之美,表達對簡樸本真的推崇。詩中觀察細膩,對比鮮明,兼具畫面感與哲思。
花溪初逢日苦短,橘洲重尋意更長。
天催鹡鸰玉樓去,潄流不并龍洲旁。
春風忽高行旆起,酒盡何如添野水。
古來交契看老時,與公安得輕別離。
與君中外情偏厚,嗟我龍鐘志已摧。
豈有尋常墮泥滓,不教宛轉助風雷。
花枝買笑前村趁,柳帶牽情別浦催。
細雨酒亭東望處,應將新語寄潮回。
左司遺事遠,介婦古風存。
業廣添新宅,儒多起舊門。
真亭留壽影,云物護山原。
我欲攀車別,衰殘阻故園。
毛子罵吳曦,蜀山眇孤墳。五老急招聘,延留如大賓。
龍分自眠地,蕙帳饒珠??。巖花開恨晚,谷鳥鳴先春。
吊古一沉思,千載多逸民。登高一長望,萬里皆積云。
子勇書印歷,憂憤著彌綸。曷不草露布,從容靜風塵。
低頭汲澗曲,煮豆萁為薪。沮溺上之恥,昔賢終賤貧。
吾鄉猶自哂吾徒,易道東來話得無。
幸有蔡邕過爨下,獨憐賈島作原夫。
昌黎俗筆何曾短,永叔文衡不到輸。
多少科名成底事,聊安飄泊老江湖。
老夫昨者亦遷居,只是他人借屋廬。
道義交親無罣礙,妻孥慮遠自嗟吁。
迺翁能殖千金去,令子均分甲第余。
醉臥市心年月久,南橋依舊賦歸歟。
慶歷故家忠惠后,性酷喜文疎嗜酒。
飄風聚雨蛙蚓寂,草玄獻頌龍蛇走。
古人道大何不容,回空賜殖同升堂。
若遇韓門親指畫,豈有不在籍湜行。
水心可憐地如掌,讀罷君詩一惆悵。
文星今直正莆中,去覓掀天無底浪。
公已歸為玉局仙,茂林喬木自蒼然。
鄉時寓客共千載,今日新堂恰百年。
鐵畫銀鉤三大字,金章玉局一佳篇。
遠煩幾似真雙美,后世應知兩并賢。
天開地辟詎云賒,異草靈苗特一家。
不有岡頭三女粲,爭敷處子六郎花。
英雄有種凜生氣,白玉微根不受瑕。
他時若補芬陀傳,端與優曇定等差。
慕親五十嘆姚虞,況是行年六十余。
方執母喪啼若孺,雖居禫制飯猶蔬。
天存屋漏人純孝,曉到墳頭暮倚廬。
芝草嘉禾甘露應,少為嫠婦解生雛。
孤城如深村,過客絕輪鞅。
江流卷初霽,晚風納微爽。
我來適幽懷,新漲逸遠響。
汀沒鷗鷺翔,牧罷牛羊上。
郡古安陋樸,事簡謝鞅掌。
小酌便陶然,倚欄送輕槳。
太學奏文夸第一,國子先生里行立。
嶺南梅花太枯澀,花豈喚人人底急。
爐亭雪深叫孤鴻,傳書為愬明光宮。
云翻雨覆古來有,不如堂堂金石守。
有美一人兮表獨處,陟彼南山兮伐寒纻。
挑燈細緝抽苦心,冰花織成雪為縷。
不憂絕技無人學,只愁不堪嫁時著。
鄭僑吳札今悠悠,爭看買笑錦纏頭。
并工催作趁春前,又值春歸一莞然。
新筍頓能長數尺,晚花寬與待明年。
回廊寂寂為苔地,后塔陰陰造雨天。
坐睡不驚還自覺,鬢須將老到衰邊。
我生海旁州,古言江來鋪。力浮萬頃盡,坐識一溜初。
之子酌彼源,紺潔玉斗??。雅韻舒煩憂,逸駕陵趦趄。
詠歸有何意,豈亦歌風乎。湛湛游無梁,滔滔濟無桴。
縱橫洄伏中,暮齒將焉需。三間始開辟,十畝終耘鋤。
東西兩莊舍,兄弟相譍呼。緬哉趨前規,更作卻后圖。
顧思曲肱樂,一身匪求余。我獨無家歸,羨子鐫自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