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山門觀雙沼新荷還入方丈小坐讀圖音和尚詩兼貽圓公
半日霞表游,濟勝偶然遂。
直溜孤杖支,迅下雙屐墜。
遠公興未闌,導我樂泉卉。
石沼披荷錢,田田小團翠。
崖陰清足娛,山光凈堪對。
攜將清凈心,還入雪云內。
宗風已流衍,圖史亦森蔚。
新詩芙蕖初,天葩謝雕繪。
高空消六塵,瀟灑得三昧。
眷言依寶洲,十笏永寤寐。
半日霞表游,濟勝偶然遂。
直溜孤杖支,迅下雙屐墜。
遠公興未闌,導我樂泉卉。
石沼披荷錢,田田小團翠。
崖陰清足娛,山光凈堪對。
攜將清凈心,還入雪云內。
宗風已流衍,圖史亦森蔚。
新詩芙蕖初,天葩謝雕繪。
高空消六塵,瀟灑得三昧。
眷言依寶洲,十笏永寤寐。
半日在云霞之外的游歷,達成勝景之游全憑偶然順遂。沿著陡峭的溪流用孤杖支撐,快速下行時雙鞋幾乎脫落。遠公(指圓公)游興正濃,引導我賞玩泉邊花卉。石沼中初綻的荷葉如錢鋪展,田田綠葉團簇著小巧的翠色。山崖背陰處清涼足以娛心,山光澄凈正好相對。帶著這清凈之心,返回寺廟雪云般的禪房內。禪宗宗風已流傳廣布,經籍圖史也紛繁豐蔚。新作的詩如荷花初綻,天然奇葩無需雕飾彩繪。高曠之境消去六塵雜念,瀟灑間得悟禪定三昧。心有所戀依傍這佛國寶洲,愿在這方寸之地長伴清夢。
霞表:云霞之外,指高遠之地。
濟勝:指游覽勝景的興致與能力。
荷錢:初生的小荷葉,圓如錢形,故稱。
田田:形容荷葉茂盛相連的樣子。
宗風:禪宗宗派的獨特風格與傳承。
六塵:佛教術語,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感官對象,常引為雜念。
三昧:佛教指正定,即心神專注、遠離雜念的狀態。
十笏:十塊笏板大小,形容空間狹小,此處指方丈禪房。
此詩當為作者游覽海山門時所作。詩中提及“導我樂泉卉”“還入雪云內”“讀圖音和尚詩兼貽圓公”,推測為作者訪寺觀荷、與圓公等僧人交流時,因見雙沼新荷之景,又讀圖音和尚詩作,有感而發。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約為作者游歷山寺、參禪賞景之際。
全詩以游蹤為線,從“下海山門觀荷”到“入方丈讀圖音詩”,串聯自然之景與禪院之境。既描繪了雙沼新荷的清新可愛,又通過“宗風”“六塵”“三昧”等詞傳遞禪意,最后以“依寶洲”“永寤寐”收束,表達對禪境生活的向往。語言自然,意境清幽,是一首融合山水與禪趣的佳作。
隨人俯仰與天游,疏放寧知禮數稠。夢到市朝增愧悔,出逢泉石足淹留。不知何處空諸有,所謂伊人在十洲。寄語登瀛老詞客,隔船吟詠也同舟。
系舟人語靜,纖月映江波。木葉秋交下,山煙晚更多。隔云孤磬杳,照水一螢過。漁子間相狎,中宵發浩歌。
曾經柳眼肯青垂,薄幸東風別有時。不若梅心憐落寞,于冬寒里贈花枝。
金谷園中墮繡裀,一枝憔悴可憐春。但將酩酊酬高格,不與鉛華作后塵。
浮屠有沖衍,少小已雋偉。身雖束異教,性實嗜書史。千言揮灑頃,妙語如翻水。嗟嗟靜閣中,斯人今已矣。成象有至行,既冠逃浮圖。與游何其多,一一士大夫。毛發不及?,破衲常如如。軒檻已陳跡,來者猶嗟吁。
澤蘭被荒徑,孤芳豈自通。幸逢瑤池曠,得與金芝叢。朝承紫臺露,夕潤綠池風。既美修嫭女,復悅繁華童。夙昔玉霜滿,旦暮翠條空。葉飄儲胥右,芳歇露寒東。紀化尚盈昃,俗志信?隆。財殫交易絕,華落愛難終。所惜改歡眄,豈恨逐征蓬。愿回昭陽景,持照長門宮。
蕭史吹笙鳳女臺,月高霜冷鳳笙哀。不堪好酒沈沈夜,又遣青鸞獨自來。
此去三千歲,應逢八字蟾。
猿嘯有時斷,其如溪水聲。潺湲將客淚,日夜向江城。一自美人別,三逢秋雁征。寄書無處所,腸斷玉琴情。
有分非難,是緣終合,采來還換須臾。少年培植,春意已敷腴。畢竟花多駐果,堅牢是、蚌老生珠。君知否,今番定也,顛不破璠玙。遙知紛瑞靄,十分郎罷,黃溢眉須。便何妨燕喜,剩買歡娛。況侍北堂難老,庭階映、玉樹森如。金荷勸,從教酩酊,扶醉看孫株。
江魚入饌故人心,萱草堂前夜雨深。每羨杜陵歌白白,只今尤愛色如金。
樓上春深乳燕來,半簾花影自徘徊。子規聲里黃昏月,叫斷東風夢不回。
蒼梧新佐郡,玄草舊名家。案牘分勞始,風云入望賒。檄緣親為喜,才識吏而華。畫諾當誰主,中和詠復嘉。
江干握別思依依,惆悵佳人去不歸。鸞鏡冷拋孤影沒,雀臺深鎖舊蹤稀。愁聞野鳥哀明月,忍見閑花送夕暉。瞻望至今嗟弗及,揮毫空有淚沾衣。
玉花巾子綠池紳,月旦訛評孝友人。泣鴿晚猶垂母淚,生鵝初不為兄顰。詼諧百出嬉三昧,云水千重了一身。見說閻羅仍待制,許君鸞鶴去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