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其一六○
眼前石屋著書象
三世十方齊現身
各搦著書一枝筆
各有洞天石屋春
眼前石屋著書象
三世十方齊現身
各搦著書一枝筆
各有洞天石屋春
眼前石屋中呈現出著書的景象,過去、現在、未來及十方世界的人物一同顯現。他們各自握著一支著書的筆,每間石屋都有如同洞天般的盎然春意。
三世十方:佛教術語,三世指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泛指一切時間與空間。
搦(nuò):握持、拿著。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隱秘之地,此處比喻石屋中獨特美好的精神境界。
此詩為龔自珍1839年(己亥年)辭官南歸途中所作《己亥雜詩》組詩之一。龔自珍一生重視學術與思想傳承,此詩或因途中所見書齋景象觸發,借佛教時空觀表達對著述活動超越性價值的思考。
詩以石屋著書為核心場景,跨越時空展現歷代著述者的群像,強調精神創造的獨特性與永恒性,體現了龔自珍作為思想家對文化傳承的深刻認知。
晚泊銅陵口,煙村八九家。岸沙崩浪響,江雨帶風斜。泛泛浮波雁,捎捎接翅鴉。無情東注水,對爾嘆年華。
酷似西湖處士詩,雖無半樹有橫枝。天寒地冷清癯甚,故著緇衣護玉肌。
扶搖大鵬鳥,翼若垂長虹。直上九萬里,寧辭海運功。自非太和風,不徙南溟中。
桃柳晴沙晚,悵然悲遠春。葉明深坐鳥,花劇轉愁人。少小追歡地,乾坤放逐臣。巳看共如此,何惜醉游頻。
古木荒城諫議祠,舊游猶認壁間詩。河山氣槩宸游后,星月光芒祼獻時。鐙火穿林人散亂,冰霜橫道馬差池。寒郊風物那須問,夜下襜帷信所之。
龜山寺里訪遺塵,鐵佛苔封丈六身。追蠡有銘稽甲子,支祈無害念庚辰。渡淮獨鳥斜斜日,送客飛花渺渺春。暫倚高風一回首,白云如海正愁人。
梵宇相逢處,依依憶斷行。佛香云近榻,禪寂鳥窺房。粥茗留清晝,鐘魚出上方。空門多割愛,猶解惜蓮芳。
撒手騎鯨去,鯫生淚未干。瀛州明月暗,滹水白云寒。交友忘年易,知音似子難。獅虻付剞劂,凄絕忍重看。汪洋如雅量,享壽未期頤。偏我離家日,當君易簀時。幽窗無墨客,跨灶有佳兒。安得招魂處,空教宋玉悲。
相君池館舊撝訶,今日還容野老過。裂地商于真已矣,積金郿塢竟如何。胡僧漫演寅朝偈,女鬼空悲子夜歌。起向春風酹杯酒,青蕪滿地雨紅多。
石渠承雨作流泉,中有參差荇菜牽。花近飛觴魚駭逝,柳低步障燕隨穿。紅塵朝路常參吏,清晝齋居幾劫仙。但乞會稽尋賀監,酒船一棹水中天。一住京華三十年,春花秋月謾相牽。高情總付珠簾卷,危坐空馀木榻穿。水曲停驂新禊事,墻陰題字昔游仙。動成陳跡多惆悵,安得長生老后天。
我因我眼看人間,明滅星辰漂泊還。一曲沙中凄樂過,知其漸漸有蒼顏。
忽逢晦日驚春盡,為倚高窗到夜分。東崦平連西崦樹,上方遙見下方云。澗聲人語空中辨,花氣林香暗里聞。莫道暫時留愛賞,移家終擬避塵氛。
杳杳楚天闊,悠悠江浦清。便風帆腹滿,順水櫓腰輕。煙澹山逾碧,云高雨易晴。無心問漁父,濁酒慰平生。
曾批龍鱗捋虎須,君恩天大偶全軀。入華胥國渾成夢,移太行山得許愚。無劍拄頤但樵服,有衾覆首勝珠襦。他時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閑發冢儒。封高四尺寧從險,穴錮三泉豈不愚。客過唐陵悲石馬,盜穿秦冢得金鳧。蛩吟不必人歌挽,雞絮那無客吊孤。自作銘詩差實錄,免教人謗退之諛。
綠漲他山雨,青浮近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