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小山三首
此老絕蕭灑,久參曹洞禪。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樹小風聲細,巖深日影圓。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愛此聚沙戲,知自法王孫。一運郢斤手,都無禹鑿痕。藤梢未掛壁,荷葉欲生盆。笑問山陰道,潛通何處村。
爛石有佳色,禪房疊更幽。九疑峰不斷,十字水長流。枕簟日逃暑,軒窗時臥游。吾衰更何往,只此對湯休。
此老絕蕭灑,久參曹洞禪。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樹小風聲細,巖深日影圓。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愛此聚沙戲,知自法王孫。一運郢斤手,都無禹鑿痕。藤梢未掛壁,荷葉欲生盆。笑問山陰道,潛通何處村。
爛石有佳色,禪房疊更幽。九疑峰不斷,十字水長流。枕簟日逃暑,軒窗時臥游。吾衰更何往,只此對湯休。
其一:這位老僧極為瀟灑,久修曹洞禪法。胸中有自然山水的意境,隨手就能構造出山川景色。小樹輕搖風聲細弱,巖穴幽深日影圓亮。漂泊江湖未歸的游子,相對而視一片茫然。
其二:喜愛這聚沙成山的趣味,知是出自佛門弟子之手。運斧如郢匠般精妙,全無人工開鑿的痕跡。藤梢尚未掛到壁上,荷葉似要從盆中生長。笑問這如會稽山陰道的景色,暗中通向哪個村莊?
其三:斑斕的山石色澤佳美,禪房層疊更顯幽靜。九疑山群峰連綿不斷,十字溪水長流不息。竹席上每日避暑,窗前常臥而游賞。我已衰朽還能去往何處?只在此與高僧相對。
曹洞禪: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曹洞宗,以細密的禪法著稱。
丘壑:原指自然山水,此處指胸中的山水意境。
郢斤:出自《莊子·徐無鬼》,指高超的技藝。
禹鑿痕:大禹治水的痕跡,代指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跡。
九疑峰:傳說中舜帝葬地,此處形容山峰連綿。
湯休:南朝詩僧湯惠休,此處借指僧舍中的僧人。
此詩或為詩人游歷僧舍時所作。宋代曹洞宗盛行,詩中“曹洞禪”“法王孫”等語可見與佛門的關聯。詩人通過描繪僧舍中人工堆疊的“小山”景觀,融入禪意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禪境融合之美的追求。
三首詩以“僧舍小山”為核心,從不同角度刻畫其精巧與禪意:首篇贊其天然意趣,次篇嘆其技藝無痕,末篇寫其幽境可棲。全詩將自然之美與禪理交融,展現了詩人對微型山水藝術的欣賞及對禪趣生活的向往,語言清新,意境幽遠。
萬里昆黔地,于今得使君。莫言民物幸,須識圣恩勤。旭日開幽蔀,清霜條惠文。爾知朝事否,便是昔朱云。矯矯溫州牧,清聲范史云。當時稱大老,今日有夫君。德用玉為器,胸盤錦作文。志行朝野慶,我獨嘆離群。
一片清秋色,西村八九家。漁人歸去晚,沽酒入蘆花。
人到棠陰憶古溪,春煙芳草驛亭西。海濱仙客騎黃鶴,天未孤臣訪碧雞。道路但留殘碣在,風流誰許峴山齊?幾看臥轍攀轅處,半是鳩形鵠面啼。
滁流亦沂水,童冠得幾人?莫負詠歸興,溪山正暮春。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池上偶然到,紅花間白花。小亭閒可坐,不必問誰家。溪邊坐流水,水流心共閒。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階除又見日將斜,若此奔馳尚可誇。敢覬陰功踵定國,未應和藥困王嘉。門前禱雨頻催鼓,眼底無人但見花。不比貢闈當日鎖,病來有許便還家。
寒衣今又送涼州,獨立桐陰聽未休。午夜征袍縫密密,一針一淚刺心頭。
道邊白水如牛湩,知是山泉一脈來。會挈風爐并石鼎,桃枝竹里試茶杯。
竟屈將軍貴,焚香啟閣迎。唪經龍滴淚,圖怪鳥羅平。大禮分輿馬,同仇賦甲兵。紅巾隨衣繡,攜手便偕行。
波上殘陽紅萬疊。小得勾留,不負清秋節。一紀重來情緒別。蘆花替我頭如雪。終古雷塘流未歇。杜牧三生,前事憑誰說。后日風帆天畔葉。夢魂應踏揚州月。
借問緣何事,年年帶笑容。春風無可笑,止有笑衰翁。
送君出江門,江荇牽蒲藻。上有仲宣之危樓,下有王孫之芳草。我向行人問路遙,云有盧溝之古道。古道青青楊柳生,粉署仙郎赴玉京。樽前此別未足惜,丈夫從來事遠征。
滿天秋氣動,木葉下居庸。笳墮征夫淚,沙交戰馬蹤。亂云連萬壘,孤雁度千峰。回合關城路,馳驅塵土容。山橫邊色斷,日沒野陰重。朔吹翻旗影,寒霜上劍鋒。幾年頻出塞,百戰苦妨農。廟略今長畫,軍儲日遠供。檄書飛涿鹿,候火照盧龍。會見旄頭落,何人勒景鐘。青山行不斷,獨馬去遲遲。宿霧開軍壘,寒城見酒旗。沙連天盡處,霜重日高時。慘淡兵戈氣,蕭條榆柳枝。乾坤疲戰伐,將相系安危。寄語籌邊者,功名當自知。路出古云州,風沙吹不休。烏鳶下空磧,駝馬渡寒流。地曠邊聲動,天高朔氣浮。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秋。擊鼓番王醉,吹笳漢女愁。龍城若復取,俠士幾封侯。
讖秦何必定歸胡,誰遣關中缺挽輸。獨客春心憐望帝,參軍蠻語嘆娵隅。沉沉大澤狐能語,黯黯鐘山鳥自呼。欲取奇胲察時變,登臺先驗海星圖。
山藏佳處竹藏廬,見說離家百里馀。已矣空求真學士,傷哉閒殺老尚書。后生自恨登門晚,壯歲寧忘跪履初。悵望九京那可作,此心徒切慕相如。
十畝園林入畫圖,山莊佳景足清娛。鳴堪卜雨蛙棲樹,穴待穿墻雀伏雛。溪闊鷗多翻疊浪,池深蚌老孕真珠。年年作客勞車馬,借問塵寰勝此無。撥卻荒藤過故墟,晴游何必駕巾車。乘時博趣聊娛目,玩景從心當讀書。鸛立垤旁頻啄蟻,鴗蹲洲畔自窺魚。源頭活水悠悠去,欲賞清流試問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