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冬設上東川楊尚書
匏革奏冬非獨樂,軍城未曉啟重門。
何時卻入三臺貴,逐遷屬吏隨賓列,撥棹扁舟不忘恩。
匏革奏冬非獨樂,軍城未曉啟重門。
何時卻入三臺貴,逐遷屬吏隨賓列,撥棹扁舟不忘恩。
吹奏著樂器奏響冬日的樂章并非獨自享樂,軍城天還沒亮就打開了重重城門。什么時候能再進入朝廷位列高官呢,升遷的屬吏跟隨賓客排列,即便駕著扁舟離去也不會忘記恩情。
匏革:匏是笙竽一類的樂器,革指鼓類樂器,這里泛指樂器。
三臺:漢代對尚書、御史、謁者的總稱,這里借指朝廷高官。
撥棹:劃槳,指駕船。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在東川觀看冬日的儀式活動時所作。當時楊尚書在東川任職,舉辦冬設活動,詩人可能是楊尚書的屬吏,借此表達對楊尚書的情感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楊尚書的祝福和感恩之情。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官場文化和人際交往。
矜持最是開春暮,倚欄醉體如酥。霓裳舞倦袖輕舒。華清池暖,浴罷影相扶。斜陽老卻長生殿,空將脂水研磨。馬嵬魂斷夢無波。聽風聽雨,猶自淚痕多。
一自相逢到別前。暗中常是意懸懸。已判居住奈何天。花下幾回拈繡帶,燈前一笑整金鈿。此情如夢不如煙。
欲避兵塵不厭深,遠攜琴劍到梅林。綠樽紫蟹聊消日,喜有床頭未盡金。
簿領埋頭苦,舟行快不艱。倚窗聽細浪,捲幔看晴山。稻黍逢人問,煙云信手刪。醉馀時一臥,夢境共鷗閒。
敕放青山去,恩同碧海深。靜居諧始愿,孤往恝冥心。已破槐南夢,何須澤畔吟。我鄉多水竹,蒼翠想森森。
潺潺御水出重關,空復題紅信不還。薄命誰云秋葉似,爭如隨水到人間。
真州送駿已回城,暗里依隨馬垛行。一陣西州三十里,摘星樓下打初更。
三山星斗高貼天,三山潮汐走百川。張公平生飲中仙,襟度脫落神飄然。三山神人不敢友,天風吹度金鰲顛。掃清案牘待明月,平鋪綠水栽紅蓮。公庭無人山色落,時有雙燕歸簾前。樵溪夜雨深一尺,城外明朝翠如織。春歸草木不可遮,黯澹已作離別色。離別兮奈何,若有人兮佩女蘿。公不顧兮山之阿,山之阿,滄海渺渺浮云多。
七十八春華發老,斡旋文鼎力猶堪。品題人物多成傳,管領溪山盡屬銜。了不安排方是適,本無全缺又何慚。誇傳析國睢陽冠,五字新詩落枕函。
欲躲災兇。心喜顏紅。把般般、萬事休窮。當持凈念,欽慕玄風。每樂真歡,搜真趣,悟真空。朗月當胸。照破邪蹤。有云朋、霞侶相逢。同超法界,共返仙宮。禮大羅尊,諸天圣,玉虛宗。
畫戟霜勻,譙門風動,滿城和氣氤氳。一年好事,今朝屬東君。歌管歡迎五馬,金章爛、華轂朱輪。班春了,歸來燕寢,香重燭花輕。盈盈。春酒暖,金幡彩勝,霞袂云旌。算重重佳慶,都聚今辰。且聽雪兒歌罷,稱壽處、蘭玉詵詵。新春暖,貂蟬象服,同日感皇恩。
秋風裊裊露漙漙,月在疏林影在闌。我玩清光坐良夜,嫦娥應恐不禁寒。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寧。維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靈。維某年某月上日。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以正月朔日迎日于東郊。
洛陽貶去今重問,盈盈玉粉揉酥。燒痕檢點秀蛾舒。為憐春老,一餞醉難扶。從知傾國招天妒,幾曾雪掩風磨。仙香暗剪月心波。紅塵縱好,叵奈薄情多。
故人重會闔閭城,十日難禁去住情。沙上暫維青雀舫,尊前初試紫莼羹。漢廷公議還須定,蜀道當時已慣行。不日山林聞邸報,路人應說介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