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與王先生夏日途中望武山二首
日高南澗午,云度北巖陰。坐石依行樹,聽泉醒渴心。遙望西華觀,微聞鐘磬音。煙霞石磴晚,誰與共清吟。
野寺臨溪古,方橋駕石牢。云車停遠蓋,風樹隱虛濤。赤日南天迥,青巖北斗高。卻思燕地冷,雪椀送冰桃。
日高南澗午,云度北巖陰。坐石依行樹,聽泉醒渴心。遙望西華觀,微聞鐘磬音。煙霞石磴晚,誰與共清吟。
野寺臨溪古,方橋駕石牢。云車停遠蓋,風樹隱虛濤。赤日南天迥,青巖北斗高。卻思燕地冷,雪椀送冰桃。
中午時分太陽高懸在南澗上空,云朵飄過北巖的背陰處。我坐在石頭上倚靠行道樹,聽著泉水聲喚醒了干渴的心。遠遠眺望西華觀,隱隱約約聽到鐘磬的聲音。傍晚煙霞籠罩著石梯,誰能和我一起清吟詩句呢。古老的野寺臨近溪水,方形的石橋橫跨在堅固的石頭上。云車停在遠處,風吹樹木仿佛隱藏著虛渺的波濤。南方天空烈日高懸,青巖在北斗星下顯得格外高。這時卻想起燕地的寒冷,還有那盛著冰桃的雪碗。
南澗:南邊的山澗。
北巖陰:北巖的背陰處。
西華觀:道觀名。
鐘磬音:寺廟道觀里鐘和磬發出的聲音。
石磴:石頭臺階。
野寺:偏僻的寺廟。
方橋:方形的橋。
云車:傳說中仙人的車。這里可能指華麗的車。
遠蓋:遠處的車蓋,代指車。
虛濤:形容風吹樹木發出的聲音像波濤。
迥:遠。
雪椀:盛著冰雪的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夏日途中,看到武山一帶的美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較為和平的時期,詩人有閑情逸致游覽山水,在旅途中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感。
這兩首詩主旨是描繪夏日途中望武山的所見所聞,展現了自然山水的優美和寧靜。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清幽,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較高的詩歌創作水平。
萎彼薤斯,零露瀼瀼。嗟我懷人,于焉徬徨。萎彼薤斯,零露湛湛。嗟我懷人,勞心惆悵。聞古圣善,賻喪助昏。乃如之人,實獲我心。匪沽則名,中心寔殷。聞古圣善,簡所因兮。乃如之人,所可徵兮。受言懷之,姑將親兮。維鳳有毛,維麟有趾。亶其然乎,善人是予。維此善人,于彼窀穸。彼蒼者天,胡不爾吊。翳彼大荒,祝?茫茫。黽勉同心,玄冠絳裳。繩其歸思,我懷則降。翳彼曠宇,濮鉛脩阻。礿祠馨香,寧茲寢處。繩其格思,無爾嗣苦。
秋思正凄迷,千山入九溪。路危頻下馬,午過不聞雞。禿樹疑人立,荒禽作怪啼。孤煙生遠壘,隱隱動昏鼙。
深林昨夜雨,新筍幾時生。似覺清風動,微聞墜露聲。
天之空兮星斗寒,海之縮兮潮波還。推月之蟾止三腳,養霧之豹窺一斑。拈出門門問相識,知音點頭應不慳。
人生欲滿十分難,得七分安便是安。鳥信天公終不死,□于云路本來寬。須知老眼今如古,肯徇時情暖換寒。說與兒曹能解意,相看一笑倚闌干。
雀莫啄我蔬,我蔬種已遲。衰年事事鈍,辛勤還后時。聊取生意足,寧獨療長饑!甲坼才如豆,不及鄰家肥。肥蔬啄可飽,瘦蔬啄無遺。饑我不飽汝,兩傷亦奚為?欲驅不忍擊,短竿護疏籬。我蔬肥有日,除竿任汝飛。聽汝嗷嗷音,生事同我微。
飛檐矗漢勢崒嵂,徙倚危欄望不窮。云度山腰來遠翠,霞隨日腳繪奇紅。風塵回出清虛上,天籟時聞碧落中。心境盡融空色界,恍疑身世見鴻濛。
朝來池面靜無風,繞岸樓臺落鏡中。不信鰲頭擎貝闕,請看波底有龍宮。
犬吠驚飄葉,禽喧換宿枝。墮空霜肅肅,垂地斗離離。野叟讀書罷,高城吹角悲。功名渾錯料,老病卻如期。不寐起中夕,披衣增慨慷。千金空市骨,三沐竟刳腸。世事粗能識,吾生安用長。布裘茆屋底,死去亦芬芳。
此夕何清曠,新秋乍奪炎。涼飆來似舊,熏暑逝如潛。露重翻香芰,疏云點素蟾。放懷殊不寤,箕斗轉前檐。
怕說春朝,野風搖曳欺人老。鶯啾燕唧耳邊新,悔不埋頭早。覓取黑甜幽杳。又平林、群鴉鬧曉。情恰似、嫠婦孤舟,家山夢繞。懶去巡檐,隔籬花影知多少。紅稀綠暗不禁寒,秀茁墻隅草。欲覺何曾睡覺。舊巢痕、微茫盡掃。杜鵑安在,只有綿蠻,依人飛鳥。
當階聳危石,殊狀實難名。帶山疑似獸,侵波或類鯨。云峰臨棟起,蓮影入檐生。楚人終不識,徒自蘊連城。
白鶴峰前過客舟,東坡祠廟郁松楸。遭逢勝地無知己,瞻仰孤亭天際頭。
草玄亭上生春草,投閣何如返故山。當日從容辭偽職,怕留清議在人間。
古人不可見,物色故依然。二麥何人種,忍凍及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