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
戰地生機盡,時和草不蕃。
干戈貽實禍,《道德》寄空言。
穴處民風鷙,沙飛日氣煩。
秦人從古拙,那解住桃源。
戰地生機盡,時和草不蕃。
干戈貽實禍,《道德》寄空言。
穴處民風鷙,沙飛日氣煩。
秦人從古拙,那解住桃源。
曾經的戰地生機已消失殆盡,即便時世和平草木也難以繁茂。戰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災禍,老子所著《道德經》不過成了空言。人們像穴居動物般民風兇悍,沙塵飛揚讓日光也變得煩躁。秦地之人自古以來就愚鈍,哪里懂得去居住在桃花源那樣的地方。
蕃:繁茂。
干戈:指戰爭。貽:遺留,帶來。
《道德》:指老子的《道德經》。
穴處:像動物一樣穴居。鷙:兇悍。
解:懂得,明白。桃源:指桃花源,代表理想的和平之地。
函谷關是古代重要關隘,歷經多次戰爭。此詩創作背景或為詩人途經函谷關,看到戰爭留下的荒涼景象,聯想到戰爭的危害和人們對和平的忽視,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剛剛經歷戰亂,和平尚未完全恢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戰爭危害,感慨和平難尋。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渴望。
不盡南征感,蒼茫落日初。憂時墮清淚,扶馬上邊書。痛惜藩籬撤,凄涼部落疏。小人空有策,懷抱幾曾攄。
辛盤柏酒故人攜,醉里無愁白日低。歲序風塵俱自失,吾曹天地豈堪齊。吟探萬象春誰在,把照千門夜不迷。詰旦如聞周太史,何來云物帝城西。
鐵騎縱橫恨未煙,屠城武士道無天。勸君且勒懸崖馬,一殺仇深五十年。
滄海桑田留不住,桃陰子結底堪哀。多情卻笑西窗月,猶照冰魂入夢來。桃花細雨舊縈魂,金鶚誰家不綠陰。留得相交孤樹在,年年遙酹一杯春。洞庭湖畔草青青,遠水低鷗過白云。日暮佩環敲玉玦,夢歸珠落看檐鈴。小燭排星廿一根,當時曾約祝生辰。夢邊相對依稀是,隔年雙鬢尚青青。
昔讀古人書,知有杜鵑名。今泛沅江船,始聞杜鵑聲。杜鵑生子不自哺,野老相傳之語如少陵。惟有古來稱望帝,變化無端竟茫昧。吾意百鳥相推尊,亦如蜂蟻君臣義。氣化感物不自由,四月五月聲喧啾。一聲未了聲轉急,千林萬壑波濤秋。遠客扁舟睡難著,兩耳還遭杜鵑聒。歸心一夜憶虞廷,鳴鳳時應集阿閣。
淅瀝寒聲處處疑,空庭寥闃月明時。蕭蕭臥聽生秋思,草木凋零人未知。
西風歸雁兩悠悠,云白江空萬里秋。天目山前粳稻熟,柴桑籬下菊花稠。
九日愁空臥,西園喜并游。閒居同栗里,置酒得荊州。樹擁樓臺出,云隨鼓吹浮。不辭重落帽,短發自堪羞。
賦命難努力,貧賤非空疏。朝為梓人櫟,夕作周廟玙。朱顏朗高步,黃發日曳裾。出處雖由天,工拙取自予。菊松老荒徑,雞犬守舊墟。莫信關門人,臨去猶著書。
怪道梧江發,牂牁萬里流。憑陵摧岸谷,泛濫淼山丘。佇望嘉祥集,何知殄氣浮。天心與物理,茫昩可能求。
桃陰掩藹映清溪,玉署香浮碧漢齊。可是仙才留副墨,若為多士吐虹霓。
眼前今古興亡事,寂寞圖書后代思。盡向東流傷泯滅,英雄休說跨當時。
剪落烏云四十秋,死生孤苦雪盈頭。金蘭玉樹聯芳第,不數張家燕子樓。
七十年來老道翁,此心如欲寄山中。流泉鎮日能消熱,眼底潺潺未易同。
流來山中花,紺碧三百里。漪漪歙硯云,含風入秋水。五芝與八石,往往產其沚。豈獨秘靈文,亦復隱奇士。不見施家郎,詩詞獨清泚。一朝控白鸞,吹笙洗塵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