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屋
結構高巖上,凌虛別有天。
漫將山作屋,還就石為山。
樹色森遐坂,風聲咽細泉。
下方人不見,占斷白云邊。
結構高巖上,凌虛別有天。
漫將山作屋,還就石為山。
樹色森遐坂,風聲咽細泉。
下方人不見,占斷白云邊。
房屋構建在高巖之上,凌空仿佛另有一番天地。隨意地把山當作房屋,又依著石頭形成山巒的模樣。樹木的顏色在遠處的山坡上顯得陰森,風聲好似在細泉邊嗚咽。山下的人看不到這里,這里獨占著白云繚繞之處。
結構:建造,這里指修建房屋。
凌虛:凌空。
漫:隨意。
遐坂:遠處的山坡。
占斷:獨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山林之地。可能是在游覽或隱居時,被大石屋周圍的景色所吸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閑適、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大石屋周邊的清幽之景,突出其超凡脫俗的特點。詩中以景寄情,展現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在文學上,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山水,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枝上蝶紛蜂鬧。幾樹杏花殘了。幽鳥亦多情,片片銜歸芳草。休掃。休掃。管甚落英還好。
天地有明晦,大道無古今。但使藩籬固,物交豈能侵。先生闡絕學,奧義窺精深。易簡握要樞,翕辟在一心。說詩持其柄,片語蔽貞淫。諸經本同源,尼聃無商參。乘彼王喬舄,鳴茲單父琴。山林避不若,畏如神禹金。我一風塵士,垂老始投簪。每于仙吏堂,屏息奉德音。傳燈資覺路,四座共照臨。知及不能守,日與世浮沉。皎皎天上月,眾壑分晴陰。磊磊澗中石,異苔而同岑。暗室生虛白,恍惚不可尋。執鞭吾所愿,西日已平林。
東風繚亂送飛花,啼鳥聲中換物華。夢境青山猶在客,春來白下未還家。一帆細雨空江暝,千里平蕪去路賒。遙想館甥應待久,秦淮日日望歸槎。
平江浮夜色,遠雁帶秋聲。渺渺孤帆去,前山月正明。
落絮黏泥過,閑花惹夢新。幾回寧耐脫艱辛。松下竹邊吟瘦草堂人。墨慰金壺淚,箋除玉笥塵。花畫中詞意政三分。依約二分寒水一分春。
后皇嘉慶,定祗玄畤。承帝休圖,祗敷靈祉。篚冪周序,軒朱凝會。牲幣芬壇,精明佇蓋。調川瑞昌,警岳祥泰。
人生忽若遇,離思故難任。天地無窮極,江湖迥且深。浮沉各異路,愿欲托遺音。千里殊風雨,翩翩傷我心。
抱兒鞭馬向南飛,射殺追車絕塞歸。小隊藍田圍獵罷,霸陵呵止不曾非。
世局年來事事新,都隨大運轉風輪。避喧靜對寒塘鏡,和韻欣逢上界人。筆陣光搖東壁氣,硯池波撼北溟神。憑君點破三生夢,始悟前身與后身。
大藥分明產世間,看時似易用時難。自慚未遇鐘期侶,盡日囊琴誓不彈。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浦問樵夫。
曾餐秋菊悟前身,持贈渾如對故人。欲采寒香招酒客,權將傲骨拜花神。數枝冷艷同誰淡,一種癡情似我真。自有陳蕃為下榻,凡姿從此出凡塵。
周公制鄉禮,無有相通佐。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陽貨。交親隨高低,豈問小與大。自從此禮衰,伏臘有饑臥。鄉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東鄰遺西舍,迭出如蟻磨。寧我不飲食,無爾相咎過。相從慶新春,顏色買愉和。富貴日月速,貧賤覺歲遲。遲速不須問,俱作不可追。親舊且酣飲,送爾天北涯。歲歲雖無情,從我歷四時。酌爾一杯酒,留我壯且肥。長作今歲歡,勿起異日悲。掉頭不肯顧,曾莫與我辭。酒闌氣方橫,豈信從爾衰。于菟絕繩去,顧兔追龍蛇。奔走十二蟲,羅網不及遮。嗟我地上人,豈復奈爾何。未去不自閑,將去乃喧嘩。天上驅獸官,為君肯停檛。魯陽揮長戈,日車果再斜。釃酒勸爾醉,期爾暫蹉跎。偕醉遣爾去,壽考自足誇。
休沐盍同簪,朱弦間清竹。氛昏豁而開,霏屑動盈掬。乃知靜者心,往往愛幽獨。明月炯虛檐,中宵未能宿。吾生茍有懷,詹尹何用卜。往者已如斯,逝波詎可復。脩途考初終,舊軌存傾覆。惟應同心人,此意籌已熟。
世間塵雜長人癭,歸臥蘿龕霜月影。里許離微妙轉功,玉壺夜汲琉璃井。吾家語味嚼枯硬,醉飽回來雙眼冷。云水明明得自由,六門事外誰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