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發龍江寨和王惺園學使
已逐風塵跡,敢嗟行路難。
五更山月小,六月海風寒。
戍鼓沈松徑,村雞啼竹闌。
兵戈消斷久,無復惜荒殘。
已逐風塵跡,敢嗟行路難。
五更山月小,六月海風寒。
戍鼓沈松徑,村雞啼竹闌。
兵戈消斷久,無復惜荒殘。
我已奔波于風塵之中,怎敢感嘆行路艱難。五更時分山間的月亮顯得渺小,六月的海風帶著絲絲寒意。戍樓的鼓聲在松徑中漸漸消散,村雞在竹欄邊啼叫。戰爭已經結束很久了,不再憐惜這荒涼殘破的景象。
逐:奔波,跟隨。
嗟:感嘆。
戍鼓: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上的鼓聲。
沈:同“沉”,消散。
兵戈:指戰爭。
荒殘:荒涼殘破的景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兵戈消斷久”推測,當時戰爭已結束一段時間,社會處于戰后的恢復階段。詩人在旅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對戰后景象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心境。
晉室丹陽尹,漢時光祿勛。云依故都合,星自禁垣分。九列人堪老,三朝事可聞。江東吏人在,應識小馮君。
勝景蒼茫許問津,雨絲煙柳一江春。扁舟泛入五湖去,尋得西施好效顰。
薔薇過雨綠陰濃,已報新年花信風。午睡醒來簾半捲,數聲啼鳥畫墻東。
巨變王孫憤出家,調朱潑墨遣年華。當時八大同身世,一樣清芬吐異葩。
聞君久住成都市,豈為成都賣卜錢。萬里橋西逢蜀使,問余何事女牛邊。
醉里忘形客,山中化石仙。翻同醒酒伴,作對媚平泉。
天漏渠能補,淋漓日未休。豆封泥不甲,畦沒潦爭流。爾病兼無食,予耕尚乏牛。為儒慚盛世,徒抱老農憂。
山如豪俊略方隅,傲睨驕蹇未受拘。為著孤亭凌縹渺,至今端委正衙趨。
新筑茅堂霅水湄,喜無車馬到柴扉。雨荒苔巷夫須合,日上蕓窗脈望飛。丹室夜寒珠有暈,華池春暖玉生肥。不須更學壺公隱,恐有文光動少微。
寒樹暗胡塵,霜樓明漢月。淚染上春衣,憂變華年發。
秋園對曉坐,弱病苦寒侵。楚地風霜積,江鄉草木深。山高來牧笛,村遠送寒砧。為問林泉事,時時酒一斟。
如來壽量付何人,涌出因緣劫外春。只少六年稱弟子,卻于五位定君臣。臨機輸汝棒能疾,得意慚予道未親。且喜分身還集處,端然寶塔露全身。
泰運君臣共履端,弘敷五福兆民安。天開夏正壬寅統,氣轉春陽甲木干。五色祥云舒鳳翼,萬年壽酒上龍顏。微臣瞻仰勤三祝,社稷尊崇等泰山。
清霄愛光滿,滅燭步中庭。柳浪沾衣潤,荷風逐踵馨。靜中還叩寂,佳處未通靈。何若聽天籟,任他泠露零。
君家祇在璜溪上,門對青山一事無。春暖蕓香時剔蠹,夜涼燈火獨看書。閒中自得先天妙,靜處曾觀太極初。一自金門膺薦后,臨風幾欲賦歸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