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道士
短褐身披滿漬苔,靈溪深處觀門開。
卻從城里移琴去,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歸心白發催。
短褐身披滿漬苔,靈溪深處觀門開。
卻從城里移琴去,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歸心白發催。
胡道士身披滿是青苔污漬的短褐,在靈溪深處打開道觀之門。他卻要從城里帶著琴離開,愿沿著丹梯追隨仙人而去,可日夜歸家之心被白發催促著。
短褐:粗布短衣,古時貧苦人所穿。
漬苔:沾染青苔。
靈溪:道教所稱的仙水,這里指道士居住之地。
觀門:道觀之門。
丹梯:指高入云霄的山峰,道教認為登此可成仙。
真人: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道教氛圍較濃,人們對仙道有一定向往。詩人可能與胡道士相識,胡道士準備離開城市去追求仙道,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或許也包含著自己對時光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胡道士展開,突出了胡道士對仙道的追求。其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意境營造獨特,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人們對道教文化的關注和對人生的感悟。
冬天忒惡,壓定小樓掀不脫。見說春歸,歸到橋南第幾梅?萬般俱備,短屐冰詩和酒美。只待東風,坐我濡紅潑綠中。
好誦莊周六月篇,及時千里尚迎賢。既歸周勃安知獄,自汗蕭何賤買田。遼薊干戈驅北塞,荊襄寇盜動南天。請纓多士王師合,定擬珠厓不棄捐。
江水東流入海深,水邊華構百年心。行人未識君家世,看取堂前喬樹林。
客里逢春了不知,牡丹剩買十來枝。東風動地從渠惡,吹盡楊花無可吹。
醉憑斜日俯蒼茫,拄杖明霞水一方。道側斷碑埋屃赑,草中殘瓦臥鴛鴦。煙銷林影窺宮禁,江落潮痕上女墻。遺恨彈丸江左地,岳王墳樹吊秋霜。
一段風煙筆下開,小枝帶雨思縈回。障風一袖如相向,說與嫦娥淚落來。小年輕別廬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影落人行半巖月,五更風露一山秋。秀色娟娟自出塵,曉枝更帶露華新。清風一至如相語,從此開簾來故人。春花秋月不同時,高節偏于墨色宜。莫遣世間丹綠筆,等閒俗卻歲寒枝。江樓月下夜聞歌,不奈忠州刺史何。輕裊腰肢更清峭,柳枝何似竹枝多。渭水侯多失舊封,平泉池館亂來空。青青石上何人賞,孤映暮山風雪中。愛竹高風已自賢,興來更泛剡溪船。枝間清響風驚雪,憶得東林夜宿年。第五橋邊一徑遙,滿林野竹立江郊。鴛鴦浮破水涵影,翡翠壓斜風舞梢。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蟬幽。一山風月龍吟罷,聲入江云裊裊秋。匡廬古寺暗松藤,曾宿寒巖最上層。火煖爐溫四山靜,前溪風雪后窗燈。
紫陌輪蹄蹴暖塵,野猿啼處盡游人。相逢共道看花去,徑草誰憐也得春。
躍馬燕臺憶壯游,東風一笑紫云樓。杏園設宴慚魚尾,蔥嶺封侯羨虎頭。燈火十年心獨苦,干戈滿地鬢先秋。從今西賊應寒膽,韓范安邊有密籌。
北闕青云車馬多,南山白石飯牛歌。霜清水屋釀春酒,雨足野田收晚禾。
溪口暫維舟,敲門暝見投。雨來山郭夜,木落野塘秋。寢閣香猶在,行庖火尚留。主翁情意厚,樽酒更綢繆。
愛此壺中約,人皆曼倩才。華燈懸日月,仙樹接蓬萊。青鳥銜詩去,金貂換酒回。明宵祠太乙,方士漢宮來。
晨光沼上魚戲,夕陽村邊鳥來。東鄰小兒識我,一日上樹千回。
內史清真江海情,每將高誼動朝廷。平生卻被能書誤,更為鵝群寫道經。
塘角住農家,淳淳有一婦。獨持兩兒童,日作田中苦。昔我嘗游斯,日午饑難堵;扣門未及言,察顏意先許。薄蔬出鼎鍋,攜向塘之浦。野石為椅案,其上蔭佳樹。醉已乃相別,淺笑猶栩栩。今我更來游,悵悵鎖門戶。維時始初暮,眾鳥未歸翥。想見山中山,揮鋤汗如雨。
湘江曲折九疑深,中有詩人往復心。我亦祖居浯水畔,愧無好句繼長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