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磯
危磯高并影岧峣,
春暖涪江綠未消。
入峽似逢雙滟滪,
隔波如望小松寥。
身浮水驛天真險,
心急家山路轉遙。
何處荒村村酒熟,
亂泉聲里暫停橈。
危磯高并影岧峣,
春暖涪江綠未消。
入峽似逢雙滟滪,
隔波如望小松寥。
身浮水驛天真險,
心急家山路轉遙。
何處荒村村酒熟,
亂泉聲里暫停橈。
高峻的石磯與倒影并立,顯得陡峭入云;春日和暖,涪江的綠水還未褪去。進入峽谷仿佛遇到了雙生的滟滪險灘,隔著波浪又似望見了小孤山般的江島。身浮水上驛站,天生地勢險峻;歸心似箭,回家的山路卻愈發遙遠。哪里有荒涼村落的新酒釀成?在亂泉的聲響中暫且停下船槳。
危磯:高峻的石質江邊巖石。
岧峣(tiáo yáo):形容高峻的樣子。
涪(fú)江:長江支流,發源于四川,流經重慶。
滟滪(yàn yù):即滟滪堆,長江三峽著名險灘,后因航道整治消失。
小松寥:可能指類似小孤山(又稱松寥山)的江中小島,代指江峽中的險峻小丘。
水驛:水上驛站,供行船停靠、補給的場所。
橈(ráo):船槳,此處代指船。
此詩當為詩人春日經涪江入峽時所作。結合“入峽”“水驛”等意象,推測詩人正處行旅途中,面對江峽險峻地勢與歸鄉遙遠的現實,觸景生情而作。
全詩以江行視角展開,前半繪峽江奇險之景,后半抒行旅思鄉之情,情景交融。通過對自然景觀與內心感受的細膩刻畫,展現了古代行旅的艱辛與歸心似箭的普遍情感,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
下界徐行傍澗隈,忽聞天外轉晴雷。沖開石罅鋪霜去,遇有山風撒霰來。松未增陰卻添冷,蟬多飽腹亦鳴哀。此中能逭一時暑,酣飲何須薦綠醅。珠簾個個等閒看,富貴山中不作難。碧玉鳴溪微捲沫,銀河掛壁忽增寒。三來不愛眼前綠,七漈終逢雨后寬。石碇石橋皆渡罷,依然飛雪繞欄干。
亂碧峰頭水拍堤,白沙寒竹凈柴扉。晨光破霧千山出,絕壁盤云一雁飛。窗外煙霞舒錦綺,坐中談笑落珠璣。江邊野老逢人說,待看追鋒入翠微。
石塘春水浸漁磯,煙暮尋僧未掩扉。野話清燈照無睡,影堂沉寂篆煙微。
獨攜尊酒上金臺,尚想當時國士來。落木千章寒日下,長空萬里暮云開。春風寂寂飛桃李,夜雨蕭蕭瘞草萊。卻笑當時空買骨,只今才駿總龍媒。
少在城中多在鄉,尋梅猶抵候朝忙。新詩似與梅相約,詩到成時梅恰香。
莫惜寒花開太晚,孤懷深喜客來雙。疏枝最耐存霜圃,晚節偏宜映月窗。同調自應蘭是籍,濁醪何有玉為缸。籬邊無限陶潛興,倒著綸巾醉未降。
山下僰東塘,養母田可耕。雙堤寒鎖翠,列岫排送青。風景知無恙,及早籌我生。茆屋三兩間,吁嗟歸計成。
雪月風花,蒼園四季,從來天上人間。合歡樹下,蝶舞夢翩翩。如此清庠美序,問誰是,雅士名媛。憑欄處,君家琴瑟,遠韻正悠然。神仙。當此際、馬龍澗窈,溪水纏綿。繞小樓庭院,玉樹芝蘭。丁友明珠允慧,耽書卷,希圣希賢。人生樂,何其永福,總抱素心眠。
官僚新寵數,藻鑒舊光輝。正擬承恩大,俄看賜告歸。征帆千里發,旅雁一行飛。勿藥應添喜,重來覲袞衣。
別業環居綠水村,倚天喬木午陰繁。誅茅擬構藏書屋,傍竹還開聽雨軒。小犬籬邊迎客吠,流鶯花外似人言。掛冠歸后頻來此,竟日曾無車馬喧。
酒勸杯杯覆,棋看局局新。黃金空傳世,白發肯饒人。
圣賢文字傳千載,不遇程朱怎柰何。刺股懸梁辛苦志,其如一敬得功多。
孤舟細雨夜敲時,喚起游人枕上悲。忠孝未能身力踐,君親徒有念頭思。圣賢門戶且行卻,天地風云半合離。遙憶美人何處是,槎江夫子舊相知。
郊原春欲動,駘蕩遍巖阿。紫燕雙飛入,黃鶯百囀過。柳風吹幾席,杏雨濯江河。寄傲南窗下,陶情一嘯歌。
張奐人堪羨,遼陽地不違。邊云連漢闕,宮日帶萊衣。饌入江魚細,書成朔雁飛。即看旌旆至,塞外虜塵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