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署中同顧若溪司空徐龍灣太守賦雪中紅梅次二公韻
香影孤山句里聞,錯因顏色怪東君。梁園朱箔輕籠月,洛浦霞綃遠抹云。仙夢醉容迷絳帳,漢妝新態妒榴裙。瑤華天為增奇賞,羌管無勞奏夕曛。
名園幽勝喜過從,梅雪佳辰雅會同。瑞靄紛披云錦樹,明霞繚繞歲寒叢。虛疑夢入桃源里,錯憶詩題杏苑中。自是瑤臺春富貴,玉人沉醉倚東風。
香影孤山句里聞,錯因顏色怪東君。梁園朱箔輕籠月,洛浦霞綃遠抹云。仙夢醉容迷絳帳,漢妝新態妒榴裙。瑤華天為增奇賞,羌管無勞奏夕曛。
名園幽勝喜過從,梅雪佳辰雅會同。瑞靄紛披云錦樹,明霞繚繞歲寒叢。虛疑夢入桃源里,錯憶詩題杏苑中。自是瑤臺春富貴,玉人沉醉倚東風。
孤山梅花的香影曾在詩句中聽聞,如今卻因這紅梅的顏色,讓人錯怪春神偏愛。梁園的紅簾輕籠著月色,洛水之濱的紅霞如綃遠抹云朵。似仙夢般的醉容迷失在紅色帳幕,如漢代新妝的姿態讓石榴裙生妒。天降雪花為這奇景增添欣賞趣味,無需羌笛吹奏暮色中的余韻。名園清幽勝景喜得友人往來,梅雪共賞的美好時辰雅集相聚。祥瑞云氣紛披在如錦的梅樹上,明麗霞光繚繞著耐寒的梅叢。仿佛夢入桃花源的虛幻,又錯憶起在杏園題詩的情景。這自是瑤臺般的春日富貴景象,美人沉醉在東風中。
孤山:杭州孤山,林逋曾隱居于此種梅,以“疏影橫斜水清淺”詠梅聞名。
東君:春神,《楚辭·九歌》有“東君”篇,此處指掌管春天的神靈。
梁園:漢梁孝王劉武所建園林,代指富貴華麗的園林。
洛浦:洛水之濱,傳說為洛神出沒處,《洛神賦》有“洛川神女”之典。
絳帳:紅色帳幕,此處形容紅梅的艷麗如帳幕籠罩。
瑤華:指雪花,《楚辭·九歌》“瑤華”喻潔白之物。
歲寒叢:耐寒的梅樹,取“歲寒三友”之意。
桃源: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仙境,代指清幽美好的所在。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所,《山海經》載西王母居瑤臺。
此詩為詩人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官署中,與顧若溪(司空)、徐龍灣(太守)兩位友人同賞雪中紅梅時,依二人原韻所作的和詩。創作于冬季梅雪共賞的雅集場景,反映了文人聚會時以詩會友的文化傳統。
詩以雪中紅梅為主題,通過典故與華麗意象的運用,描繪了紅梅與雪交融的奇景,既展現了紅梅的艷麗與堅韌,又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雅集賞景的愉悅。語言典雅工麗,是明代文人唱和詩的典型代表。
憂患余生夢后天,搬荊重話亂離前。裕之身世悲何極,元亮歸來事可憐。衰憊羞言甥似舅,滄桑真見海成田。中原烽燧何時靖,愿爾能揮祖逖鞭。
清曉才披舊黑貂,門前物色便相招。野塘柳待風光動,茅屋霜隨日影消。聽鶴偶來松下徑,看泉時倚竹邊橋。無營更覽能偕俗,日被山僧酒伴邀。
江亭日落鷓鴣啼,酒盡沙頭惜解攜。離思不堪成去住,宦情無那易東西。清秋野戍聞寒角,殘月山城聽曉雞。明日思君還北望,暮云煙樹晚凄凄。
竹淚斑斑,灑向閑花草。雙薇競巧。妒煞湘蛾老。顏色無多,知是驩娛少。嬉仍好。畫中楊妹,押印何須倒。
笑共江妃采采霞,錦袍乘月坐浮槎。桃花兩岸知何處,中隱秦人數百家。
熟睡將經作枕頭,君家事業太悠悠。要須睡著元非睡,未可昏昏便爾休。龜毛兔角號空虛,既被無收豈是無。自有真無遍諸有,燈光何礙也嫌渠。
單于系頸須長索。捷書新上油幕。盡沈邊柝也,更底問、悲笳哀角。衰翁七十迎頭了,先自來、聲利都薄。歸計猶未托。又一葉、西風吹落。
江上柴門閉夕楓,沙頭官舸系秋風。過從敢恨論交晚,漂泊翻憐避地窮。斷雁煙波千里綠,落霞烽燧五更紅。遠攜春酒還相別,獨酌空懷二妙同。
煙漠漠。醉里看春都錯。過了清明遲一著。牡丹重約摸。曉日漸明檐角。天與芳辰難卻。駐得韶華元有藥。桃源誰共約。
溪館陰森夏木齊,雨晴新綠覆檐低。清風不為塵來掃,黃鳥多因客去啼。
人中爽爽何子朗。
狗子佛性有,狗子佛性無,直鉤元求負命魚。逐氣尋香云水客,嘈嘈雜雜作分疏。平展演,大鋪舒,莫怪儂家不慎初。指點瑕疵還奪璧,秦王不識藺相如。
黃村十里接朱村,盡種梅花作果園。花發紛紛來翠羽,啾嘈日與美人言。
不問大橫兆,天人心是真。謳歌早歸舜,氣志自如神。正合乾坤體,明開日月輪。孜孜朝昃意,克己為生民。
雅調遙傳世外情,謝家兄弟韻雙清。人如瓊樹秋逾爽,望去珠江月正盈。縮地無緣孤雁遠,薰蘭有約片心明。棲霞閣上連枝會,為報春池草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