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戎扶侍往壽安
二千余里路,一半是波濤。
未曉著衣起,出城逢日高。
關山多寇盜,扶侍帶弓刀。
臨別不揮淚,誰知心郁陶。
二千余里路,一半是波濤。
未曉著衣起,出城逢日高。
關山多寇盜,扶侍帶弓刀。
臨別不揮淚,誰知心郁陶。
兩千多里的路程,一半都要經過波濤洶涌的水路。天還沒亮就穿衣起身,出城時太陽已經高高升起。一路上關山之間多有寇盜,你侍奉親人還得帶著弓刀防身。臨分別時你沒有揮淚,誰能知道你內心的憂愁煩悶呢。
扶侍:侍奉、照料,這里指李戎侍奉親人。
郁陶:憂愁、煩悶。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不太安定,路途上有寇盜出沒。詩人的友人李戎要護送親人前往壽安,路途遙遠且充滿危險,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遠行的擔憂和惜別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寫實,真實描繪旅途艱辛。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送別詩對友人牽掛的情感表達。
饒他白發倍耆年,那得三朝無惡緣。一刻未離一刻苦,爭如長夜卻先眠。
無腸公子醉鄉徒,風味元來蜀似吳。便好掛門驅瘧鬼,不須詩詠血模糊。蒲筥新芽補骨脂,雨痕照眼碧離離。功于枸杞庵藦似,不是山人底得知。
天眷有宋,公實佐命。輔相兩朝,四海底定。強敏以斷,沉毅以剛。顯允有聞,式重廟堂。
癡云壓地風塵卷。雪共春寒淺。山城寒夜不燒燈。時見竹籬茅舍、兩三星。九衢風里香塵擁。十載鰲山夢。如今獨自倚冰檐。落盡短檠紅灺、不成眠。
江湖獨臥逢人少,風日重陽發興賒。碧海波光依帽落,白云山色抱檐斜。松蘿正爾堪杯酒,蓬鬢何曾愧菊花。帝圃仙臺休更問,笑看天地有煙霞。
西山幾度只空還,好事懷賢厚我顏。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從此不為關。猶聞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兩足頑。今日幽燕歸圣代,可憐埋骨尚荒山。
晨郭巾車萬里,秋畦荷鍤孤村。拾果兒童雀躍,烹葵馌婦鴟蹲。
漫隨時俗一登高,回首鄉關正郁陶。贏得癡兒了官事,不妨樽酒對同袍。
誰為望帝賦招魂,再拜啼鵑血有痕。已慣優伶鳴瓦釜,懶隨權貴共金尊。滿天風雨秋光黯,一片霓虹夜色昏。聞道新區花似錦,可憐多半屬豪門。
隱隱雙娥翠黛攢,半遮團扇下云端。背人不語為何事,嬌怯應嫌眾目看。
最愛南城汲井園,春來蔬甲不勝繁。人家斷處無雞犬,遲日東風似古原。
往年三至滕王閣,年年陰雨舟中住。今年發奮欲往游,泊舟銜尾難登路。更棹小舟浮浪間,周回萬舸終無罅。日莫煙深何所之,仆夫皇恐舟人怒。隔江似有三數家,掠漿斜飛向西渡。軟沙著屐恰已輕,野廟尋僧亦微趣。回首卻望章都門,明皇爍爍然燈初。崇臺似有行人趨,黃昏望絕不可呼。珠簾畫棟知有無,文采風流不到吾。寸步有命今弗圖,四上不至亦已夫,還及吾子尋歡娛。
殿履新高面拜除,轉咨臣計重河渠。蛟龍始識陵園在,鴻雁終招澤國居。棠蔽東人更竹馬,葭明韋曲自橇車。可知識貢千艘入,不礙飛流九派如。
云氣蓬萊路欲通,仙人只住玉堂中。天書頻詔身猶懶,盛業長看道自隆。月起湖心秋水凈,鶴歸亭畔壽筵紅。分明萬象森羅處,不羨丹砂煉葛洪。
問病來遲,相看淚眼,背人無語。倚床悄立,禁得一門愁苦。對虛堂、茫然此心,欲行又止還催去。甚歸途消息,燈前暗卜,夜來風雨。聞訃。情何許。似夢里分明,不勝凄楚。一棺蓋體,萬事人間輕付。憶平生、風義有君,弟兄視我無爾汝。向斜陽、剩水殘山,咽啞長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