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八月出都感事 其二
出國門驅薄笨車,
抽帆萬里指吾廬。
亦知蜀道真難上,
可奈長安不易居。
糊口那能還井邑,
因人轉得問鄉閭。
寒宵預想巴渝月,
峽石林猿入夢虛。
出國門驅薄笨車,
抽帆萬里指吾廬。
亦知蜀道真難上,
可奈長安不易居。
糊口那能還井邑,
因人轉得問鄉閭。
寒宵預想巴渝月,
峽石林猿入夢虛。
離開都城城門,駕著簡陋的車子出發;揚起船帆,萬里路程直指我的家園。也知道入蜀的道路確實難以攀登,無奈在長安(都城)生活不易。為了謀生,哪能回到家鄉;依靠他人,反而能詢問家鄉的消息。寒夜中預想巴渝的明月,峽谷巖石與林間猿猴的身影,在夢中若隱若現。
薄笨車:古代一種簡陋的車子,車廂用竹席等制成,行駛緩慢。
抽帆:揚起船帆,指乘船出發。
蜀道:入蜀(今四川一帶)的道路,以艱險著稱,此處代指歸鄉之路。
長安:代指都城,此處指作者離開的國都。
糊口:勉強維持生活,謀生。
井邑:代指家鄉,古代以井為聚居單位,邑為城鎮。
因人:依靠他人,指借助他人幫助。
巴渝:今重慶一帶,古代巴、渝二地的合稱。
峽石:峽谷中的巖石。
林猿:山林中的猿猴,常為荒涼之景的象征。
夢虛:夢境虛幻,難以捉摸。
此詩創作于乙巳年(約1905年,具體需結合作者生平)八月。作者因都城生活艱難(“長安不易居”),不得不離開國都歸鄉。詩中“出國門”“抽帆萬里”表明其啟程歸蜀(今四川、重慶一帶)的背景,反映了清末民初部分文人因生計所迫離京返鄉的社會現實,也暗含個人謀生的困頓與對家鄉的眷戀。
此詩以歸鄉行旅為線索,通過描寫離都啟程、感慨謀生之難、預想家鄉之景等內容,展現了詩人離都歸鄉的復雜心境。詩中既流露對都城生活不易的無奈,又表達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一首反映個人際遇與鄉土情懷的紀實之作。
喬林瑟瑟起陰風,夜色歸山不辨重。唯有隱廬偏易認,石樓燈火最深峰。
幸際清時息五兵,舌頑無處說縱橫。蟻封一夢難分別,蝸角千年強斗爭。丹壁郵亭新蜀道,白樓烽戍古邾城。自知夜半徒興舞,移遠寒雞不使鳴。
夕烽千里照甘泉,一紙降魔敕已傳。急遣六丁乘羽駕,火輪金甲凈幽燕。
偉哉張與喬,忠烈激偏裨。
我懷羅浮四百三十有二峰,大朵小朵青芙蓉。波泬寥兮根鴻濛,列華舒艷兮昭神工。盤空承宇夐出萬象表,秀色直射彤云東。中藏號屏,列缺豐隆。時和吐霖雨,歲旱眠蛟龍。麟為車兮鳳為馬,仙之人兮紛菲菲其如叢。亦有太霞之洞,古禺之宮。琪花瑤草歷亂映晴昊,鐵橋流水光于虹。鳴?欽?不敢翼而過,往往神圣留靈蹤。猗嗟走兮,昔所幽棲。乾坤造設待結宇,日月照耀開璇題。一辭蕙帳走塵坌,松花糝徑青猿啼。水曹仙郎承紫泥,與爾話別蘭臺西。螺杯滿酌白玉酒,牛鼎初熟黃金雞。柳條吹絲綰白日,醉聽騕裊當門嘶。君今揚帆向我望云路,我猶駐轍系籍通金閨。風塵何蹩躠,蔚薈方朝隮。浮浮回極中,頹波誰為堤。羅浮望兮愁,碧草春萋萋。歸來歸來兮,采琈?以終日,種芝術其盈畦。瓊麋云液可以供日夕,胡為乎絆柴柵而久稽。風驅離心滿煙樹,月照去路聞銅鞮。臨岐執手何所道,歸來歸來兮,憑君為我一訪舊日飛云梯。
梧桐庭院夜沈沈,綵袖輕寒罷繡針。夫婿晚餐歌醉飽,未應閒散聽秋砧。
果然高處不勝寒,金頂遙看大雪山。欄外天低紅日小,此身已到白云端。
初出鄉關嘆屢空,行人愁見暮云重。倦投山館憐吾足,踏遍千峰與萬峰。吾祖平生學苦空,至今馀慶尚重重。佳城氣象年來別,秀出南屏第一峰。平生畫虎半成空,歲晚歸來好事重。屈指燎黃應不遠,金冠章紱看駝峰。
淺白深黃次第成,釀來新秫甕邊清。陶家豈有江潭怨,恐負花情與酒情。
哭罷窮途笑步兵,秋山病葉一身輕。木瓢潦倒人煙飯,竹笠蕭條塞雪聲。去住每憐予有恨,別離愈愛汝無情。感公古亦懷冰者,大法依然屬老成。
靜院還遲日,仍堪簿領馀。簾垂鴝鵒語,砌暖海棠舒。江漢悲形役,詩書悔性疏??鄳哑褲厩瑹o路問何如。
縮地曾聞費長房。夾山方寸即詩鄉。掌中片楮勝華章。山下南風能解慍,山中清景足相羊。我遲窘不太踉蹌。
偶然臨水見蒼顏,且喜安身紫翠間。老去無心防白發,眾中開口問青山。文書狼籍恣情看,賓客逢迎學語閒。三十七年恒河眼,試觀那似舊潺湲。
黃堂流化古風還,夙駕勤民隴畝間。已變呻吟作謠詠,山中那用覓還丹。
江花如簇映鉤膺,廿四春風片席承。滄海尚懸丹闕夢,歸程初泊石門燈。橐中長物無過硯,卷里新詩半為僧。七洞天前野人宅,幾時攜杖更同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