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童
太白山頭月欲低,
鵲棲不穩繞枝飛。
坐來客子渾忘倦,
卻聽松聲聯翠微。
太白山頭月欲低,
鵲棲不穩繞枝飛。
坐來客子渾忘倦,
卻聽松聲聯翠微。
太白山的山頭,月亮即將西沉;喜鵲棲息不穩,繞著樹枝飛翔。久坐的游子全然忘記了疲倦,只聽見松濤聲與青翠的山色相連。
太白山:此處指天童山附近的山峰,具體所指需結合地理考證,或為詩中泛指的山名。
欲低:指月亮即將下落,天色漸晚。
客子:客居在外的游子,此處指詩人自己。
渾忘倦:完全忘記了疲倦。渾,全、全然。
翠微:青翠的山色,常指青山。
此詩應為詩人旅途中夜宿天童山時所作。天童山為佛教名山(今浙江寧波境內),山林幽靜,詩人借夜宿之機觀察山月、鵲鳥、松濤等自然景象,融入游子心境,形成此作。具體創作時間或與詩人行旅經歷相關,背景側重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交融。
全詩通過描繪夜宿天童的山月、鵲飛、松聲等景象,展現山林夜的清幽雅致,突出游子因景忘倦的情感體驗,語言簡練,意境幽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行旅小詩。
青山控野雙門壯,白浪排空萬馬來。
好雨熊投夢,天教降石麟。懸弧安簟穩,湯餅試啼新。從此綿瓜瓞,即今知苦辛。遙瞻竹軒里,題葉有傳人。
白日難容汝,群飛欲蔽天。愁人頻得句,終夜不成眠。餓極筋先露,刑馀血尚鮮。關東風景異,只此似江邊。
曾陪漢幄運前籌,也忝分封萬戶留。未問家傳黃石法,且來閒伴赤松游。
德以充性,行以澡身。二事在躬,日躋而新。并驅賢科,得顏與鄰。不幸斯疾,命也莫伸。
過午輕雷風色鮮,斷虹迎日破寒煙。鷗清沙凈宜詩句,舊日仙人白下船。
夾堤楊柳碧參天。官河直似弦。綠波渺渺泛樓船。西風夕照前。青渚暗,白沙圓。閑驚鷗鷺眠。芙蓉秋水映娟娟。歸心鴻雁邊。
中興王社舊同功,三世何嘗間一忠。北海真成賢吏嘆,西州猶記勝游同。逢迎有意君雖謬,喜怒無心我自窮。詩禍古今均一律,莫將燈夜怨東風。恩門小簡寫門生,六載交情老弟兄。一念吹毛牙角訟,十年握手肺肝傾。酌貪誰飲南?水,敵怨人談北府兵。空券更憐蠅筆誤,卻因誤處得分明。心存即鹿嘆無虞,畫地雖工理反疏。直枉已傳天子詔,厚誣猶見監奴書。儻令甬道真難繼,未必都曹可遂初。萬里上流關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
春風花柳散河橋,遠棹初停雪欲銷。千里乍逢疑聚梗,一官無定類棲鷯。雄文重見溪魚徙,雅望還同北斗標。華發分攜能不念,尺書未遠石城潮。
抖擻雪精神,怎生言語。盼到春深夢迷處。有情溝水,讓片葉重分付。又江南草長鶯啼苦。絮狂蝶亂,偏遮行路。燕子匆忙問心素。杏梁喃語未歇,東風催去。只落花解道愁無數。
不見催租吏,漁歌聽自頻。應迷輞川路,空想武陵春。落日聞清磬,寒林見故人。秋風如有待,江上共垂綸。
蕭瑟秋先至,驚人此一鳴。似聞胡地樂,忽動故鄉情。冷月空諸籟,殘燈已四更。及時同感喟,贈汝可憐名。
權實雙行,主賓互立。拿空塞空,以的破的。
煉形去人俗,飄忽乘云游。暫想扶桑陰,忽見東岳魚。崢嶸激清崖,蒙籠陰巖岫。咀嚼延六氣,俯仰以九周。
約梅花,年年開向華筵。借清香,飛入壽杯中,永祝英賢。才履長、便登八帙,那須要、更待來年。和氣先春,祥風破臘,蓂開七莢正敷妍。君不見,太公此際,猶欲釣磻川。爭知道、副車已辦,西伯來畋。駐東陽、清談終日,種成桃李森然。向庭闈、緋衣戲彩,更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