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城雨中即事
山郡易為雨,
河湟便有秋。
野人收燕麥,
羌地出犏牛。
紅鳥窺籠語,
孤猿帶樹愁。
五原聞暮吹,
大半唱《涼州》。
山郡易為雨,
河湟便有秋。
野人收燕麥,
羌地出犏牛。
紅鳥窺籠語,
孤猿帶樹愁。
五原聞暮吹,
大半唱《涼州》。
山區的郡縣容易降雨,河湟一帶便迎來了秋收。鄉野之人收割著燕麥,羌族之地出產犏牛。紅鳥隔著籠子窺視啼鳴,孤猿帶著樹木的影子含愁。在五原聽到傍晚的吹奏聲,大半都是《涼州》曲調。
河湟:黃河與湟水流域,此處代指隴城附近地區。
野人:鄉野之人,指當地平民。
犏牛:牦牛與黃牛雜交的牛種,耐力強,適應高原環境。
五原:古地名,今內蒙古境內,此處泛指邊塞地區。
《涼州》:唐代樂府曲名,多表現邊塞風光與離情別緒。
此詩或作于詩人游歷隴城(今甘肅秦安)時。隴城地處邊塞,多山多雨,河湟流域為唐與吐蕃交界,詩中“羌地”“《涼州》曲”等詞,反映了中晚唐時期邊塞地區的民族雜居與文化交融背景。
全詩以“雨中即事”為線索,描繪河湟地區秋日農作、禽畜、樂聲等場景,展現邊塞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是唐代邊塞詩中關注民生細節的佳作。
山郭雨新霽,孤云濕猶飛。嵐嶺隱空翠,石林閒清暉。時與同心人,逍遙愛荊扉。都無浮世累,共我飯蕨薇。日夕笑分去,微風拂羅衣。
昔從天上拜彤庭,一別官河幾度冰。豈有文章供史館,漫將袍笏對山靈。數株松菊猶三徑,兩棹風煙又八溟。欲寫漁翁寄廬阜,眼中誰解辨丹青。
歲晚天風急,啾啾細鳥繁。夕陽下歸路,危葉集頹垣。感物思千縷,抒懷詩數言。征車應不遠,閣筆倚柴門。
漁釣生涯不為貧,煙波鷗鳥日相親。鑒湖一曲秋風興,誰似知章早乞身。
山望雞鳴勢入云,下循仄徑棘紛紛。不辭涉險觀遺碣,重是歐陽太史文。
路入高陽感酈生,逢時長揖便論兵。最憐伏軾東游日,下盡齊王七十城。
市有印書叟,日印可千紙。間得工墨錢,茍足贍妻子。近欲役其人,告者謂已死。醉歌夜徹曉,熟臥呼不起。人鬼頃刻分,火葬骨骸燬。豈不謂達生,誰獨能免此。險有不可測,能有不可恃。善泅狎波濤,篙工死于水。歙南百里許,有灘一何駛。昨日索我書,辭我庭下跪。明日淪小舟,膚發飫饘鮪。寄言得志者,徼倖未必是。湍溪漲梅潦,一夕十丈強。愚哉浴馬僮,視之如尋常。高岸一失足,馬尚能騰驤。僮尸不可得,漂流落何鄉。握轡徒自謹,墮阱已足傷。人間平坦途,中亦有海洋。偶聞一人死,惻怛吁以驚。千人萬人死,能不愴厥情。長平幾性命,銳頭付一坑。亡者抱永痛,勝喜功名成。功名豈不成,機心何時平。人心茍若此,誰謂天好生。
日有烏臺使,因君問合肥。熊章官下食,虎略幕中威。易政聽時報,交深念日遲。知音偕上列,須假繡為衣。昔在東門別,相離數歲星。一官何委折?萬里獨飄零。楚樹春頻落,燕云晚自停。幾時淮浦月?仍與共揚舲。
秋下層臺,人披暮雨,葉臥蒼苔。倦客心情,暗香巷陌,燈影徘徊。寒風隨處安排。撼王謝、門前古槐。漸杳歡音,忽過驚鳥,聲在秦淮。
先生盡會婆娑,文苑故老無多。去志任思泉石,歸夢枉到松蘿。
白苧輕,紈扇清。抱疾同玄晏,傳經非伏生。綠陰滿徑紅塵外,獨自微吟獨自行。
常在西湖煙水邊,愛呼小艇破湖天。今朝畫出西泠路,乞與長年作酒錢。
貴賤無二死,賢愚同一丘。明公昔謝世,跡駭理夷猶。夷猶及茲年,墓木拱巳稠。志決物可贊,運旋情更酬。悽悽臨壙穴,崩迫覽陰幽。昔為美丈夫,今與腐者儔??莨锹堇p,劍佩攢蚍蜉。痛沉秪愈迷,神期竟何游。名崇壽罔積,露隕蕙先秋。芳塵滿華屋,故馬咆行辀。改園僅逾阡,穿地即我謀。方期枌槚成,庶紆生者憂。為惟國士遇,因慟遂成謳。
新梢凝翠,落照馀紅。亂鴉噪罷,葉葉清風。一枝嫩綠,數葉老蒼。夜半月明,清露瀼瀼。
汾陰西祀告升平,四海無波鏡樣清。乞與幽人好風月,萬山里許聽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