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祠懷古
唐守祠前江水綠,
懷賢堂上晚霞紅。
一封諫草離天闕,
萬古文章滿粵東。
樹影扶疏棲老鶴,
風聲迢遞送飛鴻。
瓣香來拜書臺下,
勝景依稀似洛中。
唐守祠前江水綠,
懷賢堂上晚霞紅。
一封諫草離天闕,
萬古文章滿粵東。
樹影扶疏棲老鶴,
風聲迢遞送飛鴻。
瓣香來拜書臺下,
勝景依稀似洛中。
唐代太守祠前的江水泛起碧綠,懷賢堂上的晚霞映得一片通紅。一封諫書的草稿離開朝廷,您的文章萬古流傳滿布粵東。樹影稀疏處棲息著年邁的仙鶴,風聲悠遠送著飛鴻掠過天空。帶著微薄香火來拜謁書臺之下,這里的勝景仿佛與洛陽城中相同。
韓祠: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堂,韓愈曾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后潮州建祠紀念。
諫草:諫書的草稿,此處指韓愈《論佛骨表》,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被貶。
天闕:指朝廷。
粵東:今廣東省東部地區,韓愈貶謫之地。
扶疏:形容枝葉繁茂、錯落有致的樣子。
瓣香:指以香一瓣禮佛,引申為對賢者的敬仰。
洛中:洛陽,韓愈祖籍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此處代指中原文化勝地。
此詩應為詩人游覽潮州韓文公祠時所作。韓愈因直言進諫被貶潮州,卻在當地興文教、除民弊,深受愛戴,后人為其建祠紀念。詩人登臨祠前,見景生情,追憶韓愈功績,寫下此詩。
全詩以“懷古”為核心,通過祠前景色的描繪與歷史典故的引用,突出韓愈“文以載道”的精神與“忠諫為民”的品格,既是對先賢的禮贊,也暗含對文化傳承的感慨,語言工整,情景交融。
寢扉桃李晝陰陰,耕鑿居人有遠心。一夜池塘春草綠,孤村風雨落花深。不嗔野老群爭席,時有游魚出聽琴。白發多情陸徵士,松間石上續幽吟。
問君何奪半時辰,緣絕陰陽遺恨身。刮骨療傷無忍處,荒天死海哭嚴親。
釣不羨惡溪水,行不經太行山。太行豈無路,壯士多摧顏。荊榛非所適,窮轍未可攀。君子貴居易,至人善閉關。
東山白石路,霜草相因依。碧泉吐明珠,隱隱涵玉輝。拊闌紫鱗驚,日暮倒影歸。犀火或可然,吾當測幽微。
弦歌百里畫簾深,桃李千家接上林。試問佩刀臨瀫水,何如飛舄向蘭陰。
九曲溪流繞幔亭,峰前海色晝冥冥。故人無限中原思,撫劍歌來祗自聽。
獵獵西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生塵。胡兒凍死長城下,始信江南別有春。
一曲南薰蚤放衙,蓮塘笑看并頭花。蓬萊仙子雙奇瑞,太乙真人獨寵嘉。源接秘湖芳有自,春分玉井浩無涯。遙聞歌頌違清賞,喜動衰顏望眼賒。
音容一別阻關山,幾度夢魂逐管弦。何處吹簫尋子胥,無人擊鼓罵曹瞞。楊亡絕唱聲猶續,馬死風流藝有傳。更喜龜年猶未老,高歌一曲勝當年。
訪舊行尋石壁峰,臨岐問路牧羊童。即從側徑迂巖腹,便繞高崗見樹叢。椰子桄榔溪水畔,蓬廬蔬圃竹橋東。香茅半畝傍籬落,木槿數枝花正紅。
黑云捲空暗衡岳,二水爭流風力惡。推窗不睹雪珠跳,篷底惟聽鳴錯落。江猿無聲老蛟吼,鯨鯢出沒聞瀺灂。素縑揮灑凜高堂,座上羈人心戰愕。
秋草連天山色青,穹廬咫尺隔蓬瀛。應隨鳳駕游仙闕,月下時聞玉佩聲。
鞗革帶鉤膺,聯鑣獵楚陵。白肥霜后兔,青沒海東鷹。千里榛蕪辟,三年稆谷登。中郎示閒暇,呼酒出房烝。
樵牧無人記故侯,崎崎林壑水經邱。道傍若問王承福,應嘆人間萬事休。
茂苑東風散鼓鼙,草堂近在柳營西。春衣禁酒聊存著,詩句懷人每謾題。花有底忙沖蝶過,鳥能多慧學鶯啼。閑身準擬看山色,又復朝參逐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