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卜鋪壁
旦逐劉伶去,
宵隨畢卓眠。
不應長賣卜,
須得杖頭錢。
旦逐劉伶去,
宵隨畢卓眠。
不應長賣卜,
須得杖頭錢。
白天跟著劉伶去飲酒作樂,夜晚陪伴畢卓一同酣眠。不應長久地以賣卜為生,還得有買酒的錢才行。
劉伶:西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著稱。
畢卓:東晉官員,性好酒,曾有“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之語。
賣卜:以占卜為業。
杖頭錢:買酒的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當時以賣卜為生,但內心向往像劉伶、畢卓那樣自由飲酒的生活,在這種心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由飲酒生活的向往,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直白。它展現了詩人不拘泥于世俗職業,追求自我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精神追求。
石頭城西白鷺洲,樓船朝發江雨收。汀花岸草競春色,山鳥處處鳴鉤辀。把酒看山下吳會,東風吹花拂旌旆。長洲苑外見楓橋,彷佛滄溟露鰲背。夜倚闌干玩明月,二十年來幾圓缺。今夕重過一惘然,月還如舊形容別。橋邊蕭蕭數株柳,月掛梢頭夜方久。當時張繼已無聞,惟有華鯨月中吼。東望先塋片云隔,九峰如劍參差碧。君今祭掃向云深,清夢還臨鳳池側。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虬。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千里飛霜葉下初,知君回首憶鱸魚。潮生瓜步移孤棹,路轉吳淞是舊廬。海上白云秋不斷,天南明月夜何如。梅花歲暮應攀折,驛使相逢有報書。
天臺雁宕好林丘,水竹風杉寺寺幽。路轉山腰斜避石,渠通泉眼細分流。經過遂欲留佳處,險絕何須到上頭。八月錢唐望歸棹,江潮如雪倚江樓。
殘雪詞林退食時,小窗開卷鬢如絲。音傳正始誰同調?氣逼元和稍自持。文字不隨前輩盡,風流卻許后人知。霜清日冷梅花瘦,獨對爐熏看欲癡。
曾共故山寒食,忽驚廬岳重陽。想見洞庭橘柚,累垂又出青黃。
坐入江村夜,凄風兩鬢生。漁燈忽明滅,野渡尚縱橫。匣劍嫌光逸,囊琴覺調更。譙聲不到耳,忽過雁歸衡。
詩寄灣溪老友看,今年結夏擇香壇。約翻蓮藏日三卷,愿飽花齋午一餐。經月應酬拋竹素,暫時功課借蒲團。更貪兩物堪消暑,栲栳陰濃荔子丹。
月映山頭禿,云迷路口叉。仰天方索句,一鶴立松丫。
松風吹發亂,巖溜濺棋寒。
記得當年,攜客棹、曾覽吳淞風物。黃浦磯邊芳草徑,因叩朱門素壁。宛似游仙,真同憶戴,夜泛山陰雪。揮觴覓句,不讓一時才杰。秪今遙指江云,重吟海樹,高興依然發。四十年來同宦侶,不覺飆馳星滅。槐省垂魚,鳳池鳴玉,相對俱華發。君恩報了,五湖重訪煙月。
大元設學校,于以教萬民。吁嗟去古遠,世降何沄沄。周孔不可見,圣道日以湮。儒官竊廩祿,法度豈復遵。教化何由宣,禮樂亦以淪。在藪無鳳凰,在郊無麒麟。英宗皇帝時,逆氣橫乾坤。賊子不知父,亂臣已忘君。臣素憤薄世,膽氣長囷輪。念之萬感集,血淚射秋旻。思見豪杰士,再使民風淳。訚訚王教諭,我里君子人。之官武寧縣,掛席當仲春。撞鐘集諸生,講論明彝倫。況逢堯舜君,德澤周八垠。高歌猛虎行,慷慨為子陳。
牛子卻如澆墨,牽拽不回頭。向川原,貪水草,騁風流。禁得這茫兒躁,加力用鞭勾。渾身都打遍、變霜球。
一生慵懶作,憎重只便輕。他家學事業,余持一卷經。無心裝褾軸,來去省人擎。應病則說藥,方便度眾生。但自心無事,何處不惺惺。
冥色護樓臺,陰云晝未開。始聞圓澤去,復遇遠公來。古徑依山轉,清猿向晚哀。一塵無處著,花雨遍蒼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