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其六
亦曾橐筆侍鑾坡,
午夜天風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護惜,
乾清門外露痕多。
亦曾橐筆侍鑾坡,
午夜天風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護惜,
乾清門外露痕多。
我也曾帶著筆在鑾坡侍奉皇帝,午夜的天風伴隨著玉珂的聲響。想要洗滌春天的衣服卻又十分愛惜,因為乾清門外留下的痕跡太多。
橐筆:插筆于袋,指侍從之臣攜帶文具以備顧問。
鑾坡:唐代德宗時嘗移學士院于金鑾坡上,后因以鑾坡為翰林院的別稱。
玉珂:馬勒上的玉制裝飾品,行走時相擊發聲。
乾清門:清代皇帝“御門聽政”之處。
龔自珍于己亥年(1839 年)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取眷屬,在往返途中,寫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詩,并總命名為《己亥雜詩》。此詩是其中一首,創作于詩人離開官場之后,回顧往昔宮廷侍從生涯而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過去宮廷生活的懷念。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的場景和意象來寄托情感,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己亥雜詩》是龔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松陰嵐影翠回環,盡在墻垣繚繞間。舟楫更無通別浦,煙霞曾不接他山。詩亡石在云徒恨,劍去池荒水自閑。偷得公馀來一餉,遙城鐘鼓出催還。匆匆乘詔解行舟,早晚重來此地游。今日湖山詩似杜,當年庠序學如丘。煙波初入朝宗浦,風月還思望海樓。紅旆碧幢留不住,空馀遺愛在南州。
水陸程俱歷,星霜歲欲更。兒孫望人至,風雪止吾行。照影篷窗燭,吹香土灶羹。偶然泊池口,驚見舊儒生。
洞房紅燭禮張仙,碧玉風情勝小憐。惜別文通猶有恨,哀時庾信豈忘年。催妝何必題中饋,編集還應列外篇。一自蘇卿羈海上,鸞膠原易續心弦。
蓬萊鳥使羽衣青,立向花梢側耳聽。應是雙成吹笛罷,隔花晝誦蕊珠經。
大言驚宇宙,小隱適山林。觀世壺中靜,知機象外深。洞文開萬卷,絳嶺歷千尋。雄心沉白水,銳氣煉黃金。謁圣玄宮里,尋仙蒼木陰。未能揮寶劍,聊用撫瑤琴。
秋氣戰物知幾時,窗下蟲尸一寸厚。天闊馳突任西風,木落裳衣半已朽。誰家剩燕不知寒,偶來扣窗如我友。堂前數日待歸鴻,傾耳瞠目窮搔首;秋沉季換自在心,豈須憑物辨無有。頻年不出意遲回,少日所志今尚守。快點塵囊備糇糧,毋更后期發將叟。太息囊中守底錢,舊朋流散況已久。
婚娶家家禮俗諳,東鄰少婦嫁童男。園籬縛架開筵宴,借得船頭一片帆。
吟鬢蕭蕭風雪客,黃河太華曾親識。振衣舒嘯巍然亭,目盡江淮天一碧。
各天棲息一枝安,險巇關河會面難。別后光陰忙里過,舊時笑語夢中歡。云行巫峽三湘闊,雁到蒼梧八桂寒。千里故人能命駕,羅浮山頂月同看。
畫角驚雛燕,鼙鼓徹長天。封侯意氣,萬里投筆在今年。汗沃亞夫細柳,殿閣微涼難與,不許霎時寒。傲骨薰風鑄,折齒噎喉間。帶風餐,和露飲,枕戈眠。帳前月色,伴我由闕到團圓。一唱雄雞日起,多少征夫夢斷,飭甲列周全。功滿卸盔胄,誰與斗嬋娟。
一別江南幾度春,折梅誰寄隴頭人。詩魂不作羅浮夢,何事冰姿照眼新。
館娃宮里柳搖搖,恰似春風舞細腰。今日更縈前日恨,送行何惜折長條。
出谷頻回首,逢人更斷腸。桐鄉豈愛我,我自愛桐鄉。
葡萄綠漲春甕香,銀槽酒滴秋漏長。紅樓日夜調絲簧,暖花凝面眼生光。禾生越隴秋不黃,令行斥絕九醞方。伯倫玄石愁茫茫,玉缸傾倒碎玉觴。明年筑圃家萬倉,賓筵介壽歡高堂。
病懷愁緒冗難栽,空望單于萬里臺。月落平沙南雁下,雪殘荒戍北花開。關山遠帶風塵色,閫幄誰當節制才。胡馬不肥春草細,過河消息幾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