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史招游浮邱山和韻尚書 其二
委佩凌風下五湖,白云珠水興非孤。
行攜一鶴隨青杖,坐握三花映玉壺。
舄度紫煙今亦昔,砂留丹井有還無。
重來人識浮邱伯,作賦何辭漢大夫。
委佩凌風下五湖,白云珠水興非孤。
行攜一鶴隨青杖,坐握三花映玉壺。
舄度紫煙今亦昔,砂留丹井有還無。
重來人識浮邱伯,作賦何辭漢大夫。
帶著玉佩乘風下五湖,在白云繚繞、珠江畔興致不孤。行走時帶著一只鶴伴隨著青杖,坐著時手握三花映照玉壺。鞋踏過紫煙,古今相同,丹井中煉丹的砂有也似無。再次來此人們都認識浮邱伯,作賦又怎會推辭像漢大夫那樣。
委佩:帶著玉佩。
五湖:一般泛指湖泊。
珠水:珠江。
青杖:青色的手杖。
三花:道教概念,此處含義較抽象,可理解為某種超凡的象征。
玉壺:比喻高潔的品格或容器。
舄:鞋。
紫煙:紫色的煙霧,常象征仙景。
浮邱伯:傳說中的仙人。
漢大夫:漢代的大夫,這里泛指文人官員。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趙太史游覽浮邱山時。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詩人在游覽中觸景生情,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圍繞游覽浮邱山展開,突出了超凡脫俗的意境和詩人的灑脫心境。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游覽創作風貌。
為訪三湖寺,春山獨自來。千盤不到頂,萬壑劃爭回。石罅鳴雞犬,林風過虎豺。俯觀侯趙樹,西望白云臺。峰日明寒雪,溪泉激暗雷。若非武陵口,那得有桃開。
無諸東海上,有國在秦先。一朝逐秦鹿,戈甲相勾連。高才已得志,論封亦徒然。歸來筑高臺,投竿釣蜿蜒。屠龍雄按劍,拂拭滄洲煙。英風振海岳,古月經蠻天。昔人不可見,蹤跡復堪憐。閒來弄秋水,漁情藹清川。云高碧海凈,日落千山妍。莞歌古臺上,醉向酒家眠。
拍手他鄉遇故知,不妨卮酒話心期。英豪意氣猶平日,政事機關勝昔時。學悟素行那擇祿,命當清苦只吟詩。操持到此真奇士,不道今奇古亦奇。俯仰無慚是此公,相逢如在夢魂中。安仁客鬢垂垂老,工部行囊旋旋空。擁彗無心迎相國,還丹有意學仙翁。前賢好語休輕棄,一命能施濟物功。
吾家田舍少聞儒,分派橫塘頗讀書。伯子仙郎超美秩,季方博士得新除。風生池畔芹香細,雨過庭前草色舒。文教從容真可樂,慎毋倚席度居諸。
不羨城中駘蕩春,白云幽社卜為鄰。柳邊聞笛還成客,嶺外傳詩更有君。迎野徑,敞蓬門,修篁小坐助精神。巖茶石斝閑應久,只待清風一問津。
婉轉青囊傳二謝,淵源來自馬蹄洲。山人眼是庖丁手,解把屠牛破土牛。
一夢孝皇初,悽然四紀馀。國人莫知我,天下孰宗予。散地雖無柄,名山盡有書。烏虖傳萬世,猶足矯玄虛。所學如山海,吁嗟不一施。未聞訪箕子,但見誄宣尼。空郡來陪哭,無人敢撰碑。紛紛門弟子,若個解稱師。
一徑入荒寂,松風長夏寒。夜叉棲敗屋,魔女去空壇。古佛金全剝,遺碑字半刓。時逢好事者,來剔蘚文看。
誰使鳴禽自在啼,感春端似惜芳時。一枝暫寄休饒舌,靜處須防挾彈兒。
有客有客,空山杖策。索彼清幽,位我虛白。手制煙霞,心鍊天石。日月不淹,時光易擲。愁聞稽嘯,懶為謝屐。有客瞿瞿,分陰自惜。
飛來魔劫到斯文,芷怒蘭嗔信駭聞。爭斗園丁封戰將,好交白卷上青云。坐傷元氣才誰育,卻變真空道不存。四害誤人尤誤國,不堪回首話黌門。
朔風吹鬢影,猶抱琵琶立。胡兒在何許,邊頭羽書急。
栩林前代植,第宅昔人居。高蔭猶臨野,幽叢獨芘墟。花開當夏密,子熟過林疏。深處惟來鳥,收時得賦沮。云霄千尺近,雨露百年馀。偶為登臨到,因懷別駕車。
居然林下有家風,誰謂千金一笑同?杯近仙源花瀲瀲,云來神峽雨濛濛。彈絲吹竹吟偏好,抉石錐沙書更雄。詩酒已無驅使分,熏爐茗碗得相從。
期將風信準枯桑,可但中流寄一航。長者吊喪寧忍詬,書生射策未全狂。機鋒后起須相對,意眹才萌盍早防。底蘊豈容口舌盡,五千文字較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