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索莫對孤燈,陰云積幾層。
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見,文叨大匠稱。
悲秋秦塞草,懷古漢家陵。
城靜高崖樹,漏多幽沼冰。
過聲沙島鷺,絕行石庵僧。
豈謂舊廬在,誰言歸未曾。
索莫對孤燈,陰云積幾層。
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見,文叨大匠稱。
悲秋秦塞草,懷古漢家陵。
城靜高崖樹,漏多幽沼冰。
過聲沙島鷺,絕行石庵僧。
豈謂舊廬在,誰言歸未曾。
我落寞地對著孤燈,陰云層層堆積。自己嘆息多次求仕無果,又有誰肯等待朝廷的多次征召呢。我的心思被通達之人了解,文章也承蒙大師稱贊。在這秋日里,為秦塞的衰草悲傷,憑吊漢代帝王的陵墓。城中寂靜,高崖上樹木挺立,更漏聲多,幽沼里結著薄冰。能聽到沙島白鷺飛過的聲音,看到石庵僧人孤獨的身影。哪里想到舊居還在,誰說我不曾想回去呢。
索莫:落寞、消沉。
十上:多次上書求仕。
三征:朝廷多次征召。
通人:學識淵博、通達事理的人。
大匠:指在某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
漏:古代計時工具,漏多表示夜深。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征’可推測,詩人可能多次求仕無果,處于人生的失意階段。當時社會可能競爭激烈,人才難以得到重用,詩人在這種環境下,內心充滿苦悶和感慨,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求仕不順的悲嘆和對歷史與人生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融入蕭瑟的秋景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普遍心境和創作風格。
停云靄靄夕陽斜,路入西川望眼賒。丹藥未成難卻老,錦城雖好不如家。東風門巷重栽柳,逝水年光幾及瓜。酒熟山中春又到,何時相對看梅花。
閑居足因循,所至漫冬夏。今年忽六十,稍覺日有暇。孔子固大圣,未害六十化。同時蘧伯玉,亦豈出此下。莊周與惠施,初未識此話。何因為此語,百世呈縫罅。不如姑置之,以俟一朝霸。孔子六十時,入耳心則通。所造不可知,誰能強形容。當世設梯級,聊發百世蒙。如何陋巷顏,年少兩頰紅。出門請從之,便欲齊此翁。心知路不遠,試用一日功。還家對簞瓢,此士正不窮。
東疇西疇流水聲,南山北山日色明。溪童釣魚懶復坐,田父教牛初學耕。新綠全經宿露濕,落紅亂點春風輕。吟邊野興有如此,安用悠悠身外名。
吳會雄藩實壯哉,薇垣高倚海天開。云連樓閣笙歌市,日照湖山錦繡堆。萬國舟車通貨殖,四方冠蓋集英材。悲風吹破繁華夢,鼙鼓聲中半劫灰。
戈壁連天萬里賒,投荒旅客漫咨嗟。干喉縱是無泉水,潤口須知有雪瓜。
昔年食首又成羹,鯧勒相隨亦就烹。應是鯨鯢先授首,紛紛水族盡亡生。
天寒木葉下,短景凄其清。幽居有所思,振衣臨《黃庭》。仰觀冥鴻飛,竟與浮云迎。悵望不可見,空山暮雨生。
應侯刻薄人,須賈得無死。飛將殺霸陵,狼狠不足齒。如何畫眉郎,五日殺掾史。
東家蝴蝶愛悠揚,不肯輕飛過短墻。剩買麝煤千百斛,暖薰濃抹到沉香。
舊國開今代,新亭異昔游。江山銜日轉,宮闕抱云浮。勝賞群公得,高情百世留。蹇余丘壑陋,觴詠托名流。
寂寞唐朝寺,頻年客到稀。空山孤殿在,荒徑一僧歸。苔色驕秋雨,松聲振夕暉。驚烏初有托,近亦出林飛。
農歷才正月,年頭已大荒。一天兩碗粥,五口二斤糧。戶戶炊煙寂,家家釜甑涼。東風猶料峭,何日見春光。
春來桃李便承恩,況復儒宮穩托根。喪亂不堪憂故國,英華猶覺在吾門。奈何日月馳雙轂,思與親朋罄一樽。共趁東風花下飲,此間雖小勝名園。
恩光初自九天來,玉樹三枝一日開。造物無私人共慶,那知陰德舊栽培。
我磨文字君磨石,石有奇紋字有形。世界他生如異色,黃天歷歷綴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