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二首 其一
江北塵高戰鼓酣,惜無赤壁順風帆。
城池險固為樓百,郡邑蕭條有戶三。
明主依然勞圣慮,諸君豈得尚清談。
嗚呼頗牧不復作,誰與兒郎共苦甘。
江北塵高戰鼓酣,惜無赤壁順風帆。
城池險固為樓百,郡邑蕭條有戶三。
明主依然勞圣慮,諸君豈得尚清談。
嗚呼頗牧不復作,誰與兒郎共苦甘。
江北戰塵飛揚,戰鼓激烈,可惜沒有赤壁之戰時那樣的順風帆助戰。城池堅固,有上百座城樓,可郡邑卻十分蕭條,只剩寥寥幾戶人家。賢明的君主依舊為國事操勞憂慮,各位大臣怎么還能只尚清談而不務實呢。唉,廉頗、李牧那樣的名將不再出現,誰能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并肩作戰呢。
酣:激烈。
赤壁順風帆:指赤壁之戰中,周瑜借助東風火燒曹軍戰船之事。
郡邑:指地方城鎮。
尚清談:魏晉時期一些士大夫崇尚空談玄理,不務實際,這里指大臣們不關心國事。
頗牧:指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和李牧。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戰亂時期,國家面臨著戰爭威脅,社會動蕩不安。君主雖賢明憂慮,但大臣們卻空談不務實,國家缺乏良將,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當時大臣的清談誤國,表達對良將的期盼。其特點是情感強烈,直陳時弊。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思考。
遠庵枯葉滿,群鹿亦相隨。
頂骨生新發,庭松長舊枝。
禪高太白月,行出祖師碑。
亂后潛來此,南人總不知。
是事不相關,誰人似此閑。
卷簾當白晝,移榻對青山。
野鶴眠松上,秋苔長雨間。
岳僧頻有信,昨日得書還。
緬想咸陽事可嗟,
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子弟歸何處,
拔山力盡烏江水,
今古悠悠空浪花。
盛名傳出自皇州,一舉參差便縮頭。
月里豈無攀桂分,
獨泛短舟何限景,波濤西接洞庭秋。
農舍田頭鼓,
王孫筵上鼓。
擊鼓兮皆為鼓,
來多不似客,坐久卻垂簾。
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
詩因試客分題僻,棋為饒人下著低。
傷心盡日有啼鳥,獨步殘春空落花。
唯陪北楚三千客,多話東林十八賢。
乍當暖景飛仍慢,欲就芳叢舞更高。
鬢髯秋景兩蒼蒼,靜對茅齋一炷香。
病后身心俱澹泊,猶喜深交有支遁,時時音信到松房。
十年消息斷,空使夢煙蘿。
嵩岳幾時下,洞庭何日過。
瓶干離澗久,衲壞臥云多。
意欲相留住,游方肯舍么。
靄靄前山上,凝光滿薜蘿。
高風吹不盡,遠樹得偏多。
翠與晴云合,輕將淑氣和。
正堪流野目,朱閣意如何。
圣跡誰會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從何處來。
清宵寒露滴,白晝野云隈。
應是表靈異,凡情安可猜。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
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長空秋雨歇,睡起覺精神。
看水看山坐,無名無利身。
偈吟諸祖意,茶碾去年春。
此外誰相識,孤云到砌頻。
入門空寂寂,真個出家兒。
有行鬼不見,無心人謂癡。
古巖寒柏對,流水落花隨。
欲別一何懶,相從所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