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感懷十首 其七
《博物》張華志,千間廣廈開。
摩挲銅狄在,悵望寶山回。
大鳥如人立,長鯨跋浪來。
官山還府海,人力信雄哉!
《博物》張華志,千間廣廈開。
摩挲銅狄在,悵望寶山回。
大鳥如人立,長鯨跋浪來。
官山還府海,人力信雄哉!
就像張華在《博物志》里記載奇聞一樣,香港這里眾多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撫摸著古老的銅人,心中惆悵,望著那如寶山般的香港卻只能空自嘆息。巨大的鳥兒像人一樣站立著,長長的鯨魚破浪而來。官方掌控著山地和海洋,人的力量真是強大啊!
《博物》張華志:《博物志》是西晉張華編撰的一部記載奇聞軼事、地理物產等內容的書籍,這里借指香港展現出的各種新奇事物。
摩挲銅狄:摩挲,撫摸;銅狄,銅鑄的人像,這里象征古老的事物。
寶山:比喻香港這片資源豐富、充滿機遇的地方。
官山還府海:指官方對山地和海洋的管理、掌控。
此詩創作于香港被英國侵占之后。當時香港開埠,西方文化和經濟模式涌入,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詩人目睹這一切,心中既有對香港發展變化的感慨,也有對國家領土被占的悲憤。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香港開埠后的景象以及詩人復雜的情感。它以獨特的視角描繪香港,突出人力的強大和世事的變遷,在反映時代特征方面有一定價值。
山郭自為國,江春不作寒。百蠻奔海嶠,雙鳳下云端。封建昭周禮,威儀盛漢官。停驂聊信宿,歸計又長安。
長嬴開序,炎上為德。執禮司萌,持衡御國。重離得位,芒種在時。含櫻薦實,木槿垂蕤。慶賞既行,高明可處。順時立祭,事昭福舉。
傳之失真,體之而神。明白智圓而有照,清虛理極而無身。心萌法法,影落塵塵,一段精光華上春。
鴦歌十五工胡裝,雙吹辮發珠玉光。豐貂之冠孔翠飾,錦衣璀璨從風揚。春山連綿眉黛長,舉袖軒軒來慰郎。援琴抱鼓坐一旁,調和音節初登場。胡歌咿呀聽難曉,但覺閑情相繚繞。也似江南兒女癡,愁恨偏多歡樂少。歌聲和沓舞參差,看君含笑把金卮。紅閨昨夜春風暖,夢到君邊君未知。
鳳去臺空在,
登臺作鳳吟。
遠村猶暮色,
長薄自秋陰。
鳥韻醒人耳,
湖光照客心。
飄然塵外侶,
想亦為幽尋。
三月第三日,又來游梵林。醉言驚俗耳,貧趣契僧心。犬吠落紅外,鳥啼空翠陰。一年最佳處,分付老齡吟。
食蓮心苦梅酸透。又等閑過了,初三下九。客里情懷,慣是傷春病酒。殘月曉風誰省得,算只有鐙花同瘦。時候。想蘭閨凄寂,將人僝僽。念否。青袍依舊。縱明珠待贖,何曾能彀。準擬賦長門,判香衾孤負。誰料江湖還勌旅,可堪唱、章臺垂柳。回首。剩淚波長溢,眉峰長皺。
紅蓼青蘆媚一川,夕陽偏麗晚秋天。吹沙已老松鱸上,日日江頭望釣船。
子婿同登龍虎榜,簪纓門地孰能扳。長公浩蕩風云氣,衛玠清奇玉雪顏。騏驥并驅毛骨異,鳳鸞雙度羽毛班。野人仰德心如渴,夢入鈞天聽佩環。
滑醪清滿菊花卮,只欠新螯左手持。欲報善鄰將意厚,苦慚家釀帶春醨。
丁卯橋邊濺急瀧,夕陽連瞑下蓬窗。即今無恙煙波路,誰為看山夜渡江。
林下高人不可期,支筇野服澹相宜。偶然坐石忘歸去,正是前山云起時。
東郊云物繞平田,自分歸耕卒歲年。問字每過攜酒客,泛湖時上打魚船。行依流水心同靜,坐對遙空思入玄。莫訝小山花事好,已留歡賞寄秋前。
云山高高凌紫空,上有偃蹇千年松。蒼顏不變太古雪,密葉晴翻長夏風。玄蘿紫蔓陰相翳,錯落盤根枝著地。月明白鶴誤飛來,煙散青牛忽無處。由來奇物重冥搜,變化追尋未可留。徂徠山下黃塵暮,太谷坡前碧草秋。只今廊廟求梁棟,梓柏楩楠皆入貢。會見巉巖出萬牛,茯苓琥珀皆登用。
爰稼作土,順位稱坤。
孕金成德,履艮為尊。
黃本內色,宮實聲始。
萬物資生,四時咸紀。
靈壇泛掃,盛樂高張。
威儀孔備,福履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