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
丹梯直北通榆木,拂袖山煙百折登。
河注黃花銜二口,天低白草見諸陵。
行人尚憶回鑾曲,磧岸曾移照妓鐙。
舊跡荒寒非一概,不因六月有堅冰。
丹梯直北通榆木,拂袖山煙百折登。
河注黃花銜二口,天低白草見諸陵。
行人尚憶回鑾曲,磧岸曾移照妓鐙。
舊跡荒寒非一概,不因六月有堅冰。
陡峭的山路直通北方的榆木之地,我拂動衣袖在山間繚繞的煙霧中曲折攀登。河水注入黃花鎮連接著兩口,天空低垂,在白草間能望見帝王諸陵。行人還回憶著皇帝出行歸來的樂曲,沙漠岸邊曾移動過照亮歌妓的燈。舊日的遺跡荒涼寒冷各有不同,并非只是因為六月有堅冰才如此。
丹梯:指陡峭的山路。榆木:地名。
黃花:黃花鎮,在今北京昌平區。二口:指居庸關的南、北兩口。
回鑾曲:皇帝出行歸來時演奏的樂曲。
磧岸:沙漠岸邊。照妓鐙:照亮歌妓的燈。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八達嶺地勢險要,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地,也是帝王出行常經之地。詩人登上八達嶺,看到眼前的荒涼景象,回憶起往昔的繁華,由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八達嶺為背景,描繪了其荒寒之景,融入歷史典故,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興衰。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虛實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白發披高堂,悠悠七千里。遙思念我心,寧獨止于此。
曾聞吳越此交鋒,回首蘇臺霸業空。當日空巖流戰血,至今衰草起腥風。裹尸國士浮江上,覆面君王死甬東。若論滅吳功第一,捧心人在館娃宮。
詞人歸去作頑仙,無鎖無枷好個天。燒上悼詩飛玉蝶,未知何處打圓圈。我句蒙君屢打圈,逢時對坐話難完。話到圣明天子事,筆鋒蘸墨潑云煙。
一春潦倒客天涯,幾度芳辰不在家。寂寞江都寒食后,東風吹老故園花。
冉冉江上楓,丹青向來變。不信有炎涼,請看秋后扇。
去年花下探春雨,鳴鞭走馬看花開。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識春從何處來。誰云山中春亦好,忽見花枝被花惱。無奈窮愁輒賦詩,對酒簪花能絕倒。
彼美嘉禾,一莖九穗。農疇告祥,史牒書瑞。擊壤歡歌,如京委積。留獻春種,昭錫善類。
參差樓閣半山開,迤邐登高入寺來。寶藏虎歸風撼樹,劍池龍去水生苔。塵封坡老題詩壁,云鎖生公說法臺。但過不須窮古跡,上方猿鶴易驚猜。
淺間山頭木葉稀,天寒歲晚意迷離。湘南難認鄉關雪,秦野徒看鵲踏枝。雖有青衿長入夢,卻無紅葉偶題詩。深宵獨飲天涯外,默對繁星數故知。
漠漠楊花滿院飛,重來又見一春歸。去年記得停驂日,正月庭前雪作圍。
江南殘臘際,萬卉俱凋零。惟有寒梅花,粲然自敷榮。操與松筠固,色同冰玉明。西湖幽興適,東閣新吟成。以茲脩潔士,往往資怡情。薊北少栽植,無由覿華英。畫圖一披閱,頓覺心神清。寒梢凈披拂,素艷淡輕盈。疑聞暗香度,似覺疏影橫。子乃愛蓮裔,喜結逋仙盟。得此愜珍玩,不殊獲瓊瑛。高齋殘雪霽,如在孤山行。豈伊形模妙,比德良足徵。永愿保貞白,庶用慰平生。
牝雞聲里夜茫然,唐室無人鼎欲遷。太子十年恩遣日,祖君一語力回天。奸諛似草鋤將盡,國祚如絲斷復連。若論中興諸將相,此翁勛業合居先。
去年猶有淚,今年惟有血。寄與田承君,事與道鄉別。
布谷聲中日腳收,瘦藤叫我看西疇。露珠走上青秧葉,不到梢頭便肯休。水滿平田無處無,一張雪紙眼中鋪。新秧亂插成井字,卻道山農不解書。
青天磧路掛金微,明月洮河樹影稀。胡雁哀鳴飛不度,黃云戍卒幾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