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二妃廟
黃陵廟前春已空,
子規啼血滴松風。
不知精爽歸何處,
疑是行云秋色中。
黃陵廟前春已空,
子規啼血滴松風。
不知精爽歸何處,
疑是行云秋色中。
黃陵廟前春天的景象已經消逝,子規鳥啼叫出血淚融入松間的風聲。不知道二妃的英靈歸向了何處,懷疑是化作了秋天云霧中的行云。
黃陵廟:祭祀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廟宇,在今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畔。
子規:即杜鵑鳥,傳說其啼聲凄切,甚至啼至出血。
精爽:指魂魄、英靈。
行云:流動的云。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二妃是舜帝的妻子,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尋夫不遇,投湘水而死。詩人可能在游覽黃陵廟時,有感于二妃的故事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憑吊二妃,以景襯情,營造出凄清哀傷的氛圍。其特點是意境空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是同類題材中較有特色的作品,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傳說的獨特感悟。
幾回掩袂過,此地亦西州。門巷更新搆,林池只舊流。灶寒烹藥火,墻塌養花溝。猶記翻經處,松風滿佛樓。
門冷唯司蔓,庭空祇守槐。燕巢秋社剩,客履舊苔霾。琴想虛懸壁,云疑懶出齋。傷心非一事,彈淚下荒階。
祁連山上千年雪,兵氣銷時玉色新。
落日單于收戰馬,西風漢使議和親。
試吹羌笛頭應白,欲寄寒衣信未真。
爭羨邊庭班定遠,歸來萬里送車轔。
何用逢時早晚爭,先開先落更傷情。
香留世界才三日,夢斷池塘便一生。
梅雨惟教青子濕,楝風不信綠房傾。
洛神羅襪歸何處?空憶微波與目成。
一上城樓望,
秋初景已涼。
日沈高閣里,
云起小溪旁。
白練隨波浪,
金烏入棟梁。
遙空暉隱隱,
深壑水泱泱。
壯麗千尋聳,
蒼茫萬笏將。
逐風來四面,
帶霧蔽中央。
祇有濃陰布,
都無烈焰張。
臨江增爽氣,
吟詠憶咸陽。
彭澤有琴嘗無弦,大令舊物惟青氈。我亦四壁對默坐,中有一床供晝眠。
遺草茂陵封禪書,豈同奉璧藺相如。長卿慕藺終堪愧,但愛還鄉駟馬車。
草玄體大異雕蟲,千圣天人有折衷。不料至今名士輩,多從劇美學揚雄。
謀國何人繼武鄉,森森柏為壯祠堂。更無尺寸加身外,長物成都八百桑。
君家綠溪上,岸曲溪成渦。
渦間石無數,水蹙相蕩磨。
誰嘗掬而戲,一一印指螺。
我欲往取之,擁此菖蒲窠。
石罌注新汲,幽姿發清哦。
夫子許餉我,往督書已多。
愿言速寄與,起此泉石痾。
烏藤橫占閻浮界,鼻孔直撐兜率天。剛道化身千百億,一身猶自不完全。
布袋沒半邊,烏藤欠一橛。手指空中底,要且不是佛。
是什么,咄咄咄。
挑起慳囊,慳而不吝。回頭等一個人,知是張何李鄭。且等且等,等到彌勒下生時,或然等得也不定。
轉腦回頭,百般賣弄。滯貨只些兒,盡力拽不動。
吽吽,我不信得恁么鄭重。
秋思不可觸,
觸處定傷離。
是日看楊柳,
青青異昔時。
羊腸先雁路,
馬首后鴉期。
行路難如此,
踦人方自知。
耶溪系舸連三日,
日日高談在故山。
花徑可容漁更入,
松林惟看鶴空還。
愁邊濁酒行當醉,
別后新詩誰與刪。
愧我折腰仍五斗,
路危相見弟兄難。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
風云日已改,花葉自相摧。
漠漠空中去,何時天際來。
一山一山過,細雨鳴嘐嘐。西風號四野,壯士安能豪。
嵯峨望城郭,中多蓬與蒿。雞犬不聞聲,燈焰空寂寥。
老母隔江城,兒心中夜勞。仲弟陷文法,意外生波濤。
日遣兩兒去,急難京華路。會與少弟見,有淚如河注。
念之摧心肝,焉得生羽翼。不如顛倒臥,庶幾忘百慮。
未明起披衣,殘月猶在樹。
今夕何夕秋草凋,結根失所成蓬蒿。
階下決膽獨顏色,庭前白菊孤豐標。
青袍腐生呵護汝,無那秋風復秋雨。
愿移太古陰崖巔,風雨不到長延佇。
纖月上青衣,
迢迢春水肥。
如何萬里道,
不借一帆歸。
夜靜魚龍臥,
沙平雁驚飛。
半江星斗外,
疑是舊漁磯。
羯鼓喧殘市,妖妝演俗伶。
火蓮栽不活,珠蚌吐難明。
地警歡場寂,歲貧燈價輕。
金吾方厲禁,更盡沒人行。
炙月人難暖,嘶風夜轉寥。
如何當此際,都不像元宵。
燭淚民膏盡,金聲賊膽驕。
重城剛下鑰,是處踏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