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顰作十首亦前人廣騷反騷之意內二十九首用舊題惟歲寒知松柏被褐懷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別命題或追錄少作并存于卷以訓童蒙之意 師直為壯
勝負無常數,先觀曲直知。
隱然壯吾國,孰敢敵王師。
致討皆聲罪,徂征必有辭。
一言明逆順,大勢決雄雌。
縞素炎圖定,包茅霸業基。
后儒喜穿鑿,妄意說升陑。
勝負無常數,先觀曲直知。
隱然壯吾國,孰敢敵王師。
致討皆聲罪,徂征必有辭。
一言明逆順,大勢決雄雌。
縞素炎圖定,包茅霸業基。
后儒喜穿鑿,妄意說升陑。
勝負沒有固定的規律,先看誰有理誰無理就能知曉。正義之師能讓國家強大,誰敢與王者之師為敵呢。出兵討伐都要宣布對方的罪行,出征一定要有正當的理由。一句話就能分清逆順,大勢就能決定雄雌。像劉邦著縞素為義帝發喪確定了炎漢的國運,楚國不貢包茅成為齊桓公霸業的基礎。后世儒生喜歡牽強附會,胡亂解釋商湯伐桀升陑之事。
曲直:有理和無理。
隱然:威嚴莊重的樣子。
王師:帝王的軍隊,這里指正義之師。
聲罪:宣布罪行。
徂征:出征。
縞素:白色的喪服,這里指劉邦為義帝發喪。炎圖:指漢朝,漢朝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漢。
包茅: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春秋時,楚國不向周王進貢包茅,齊桓公以此為借口討伐楚國,成為霸業的開端。
升陑:商湯伐桀時,從陑地出發,后世有關于升陑的不同說法。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處于一個政治局勢復雜、戰爭或紛爭較多的時期,詩人有感于正義與非正義在戰爭勝負中的作用,同時對后世一些隨意解讀歷史的現象不滿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正義在戰爭勝負中的關鍵作用,突出正義之師的力量。其特點是觀點明確,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正義和歷史解讀的思考。
仁者雖逢思有常,平居慎勿示何妨。
爭先世路機關惡,近后語言滋味長。
可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傷。
與其病后求良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去年白玉花,結子深林間。
小憩藉清影,低顰啄微酸。
故人不復見,春事今已闌。
繞樹尋履跡,空余土花斑。
呦呦中林鹿,那得伏鞍銜。
愧我蕨薇姿,塵埃敝朝衫。
山人不歸山,頗被猿鶴讒。
欲追甫白游,千古感至??。
聞說驪龍睡九淵,覺來頭角去升天。
官封越國三千戶,血食新安五百年。
錦軸尚標唐歲月,彩樓重見宋山川。
收藏石匣非無意,留與江南野史傳。
翠華臨闕巷無人,曼衍魚龍觸眼新。
羽蝶低昂萬人醉,木山彩錯九城春。
閑坊厭聽粻?鼓,曉漏猶飛??轆塵。
誰解招邀狂處士,摻撾驚倒坐中賓。
地與煩囂隔,登臨翠色中。
雨余千畝竹,霜過一山松。
逸興云無盡,幽懷水不窮。
絕勝花滿眼,只得片時紅。
作官畏人嘲,胡孫騎牧牛。
卻離大江水,還家整歸舟。
還家此計不可移,此樂勿令兒輩知。
行歌帶索拾遺穗,耳靜不復聞征鼙。
功名亦妄爾,吾生去此將安之。
趁此青草長,自牧牛與羊。
不減九十頭,何翅三百強。
沙平水淺南山下,千角萬蹄如此畫。
牛腰吹笛溯秋風,不問人間矍鑠翁。
落日春江上,無人倚杖時。
私蛙鳴鼓吹,官柳舞腰支。
獵遠頻翻臂,漁深數治絲。
我猶無彼是,風豈有雄雌。
一段風煙不可關,出門滿目是湖山。
昔人華廈今何在,此日漁舟任自閑。
風觀斬新霄漢上,龍洲依舊水云間。
歸來丘壑多幽趣,愿與諸賢約往還。
鏤水求紋,謾勞心力。
陶空作器,枉費工夫。
游溟渤始測淺深,登須彌迺知高遠。
太陽門下,爝火何施。
鏌鎁匣邊,鉛刀可棄。
路轉下層崖,亂石通微徑。
山深萬象虛,葉脫千林靜。
連苔蒼欲橫,袞雪飛泉迸。
有睹那可言,寒煙日向暝。
一逕秋風起,牛羊晚自歸。
寒燈明野店,吠犬守荊扉。
空峽風霜急,孤村火燭微。
庭梧搖落盡,棲鳥夜歸稀。
想爾扁舟野岸橫,久陰今旦喜晴明。
天寒野曠北風利,云霽江渾春水生。
家近凍醪時可致,旅庖鳴雁足供烹。
東園早作歸來計,紅紫紛紛日向榮。
野蔓封城堞,疏松隔麗譙。
樓臨寒洶涌,門揖翠岧峣。
客思閑易感,歸心去莫招。
何時送客處,看我理歸橈。
粉垣周十里,丹碧煥神宮。
樓閣晚多雨,梧桐天早風。
人來夕照外,鳥起白蘋中。
何用厭城郭,滄洲佳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