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朱保之楓江感舊圖
胥江南去接橫塘,喬木雖留草已荒。一樣大歡樓畔月,暫時分筑讀書堂。
萬事乘除豈可期,君看雙相將家祠。慈烏別有殷勤意,不論新巢與舊枝。
風雨全家寄一舟,靈嚴山館我曾羞。兒嬉奉母前生事,秉燭秋堂涕淚流。
胥江南去接橫塘,喬木雖留草已荒。一樣大歡樓畔月,暫時分筑讀書堂。
萬事乘除豈可期,君看雙相將家祠。慈烏別有殷勤意,不論新巢與舊枝。
風雨全家寄一舟,靈嚴山館我曾羞。兒嬉奉母前生事,秉燭秋堂涕淚流。
胥江向南流去連接橫塘,高大的樹木雖還留存但雜草已荒蕪。大歡樓畔的月亮依舊如昔,曾在此暫時分建讀書的學堂。世間萬事的消長變化難以預料,您看那雙相將家的祠堂。慈烏自有殷勤的心意,不論新巢還是舊枝都用心守護。風雨中全家棲身一葉扁舟,靈嚴山館的往事讓我羞慚。兒時侍奉母親的舊事恍如前生,秋夜在堂中點燭回想,淚水不禁流了下來。
胥江:蘇州河流名,流經橫塘等地。
喬木:高大的樹木,常指故園舊物。
乘除:原指算術運算,此處引申為世事的消長變化。
慈烏:烏鴉的一種,傳說其能反哺母鳥,常象征孝親之情。
靈嚴山館:可能指靈巖山附近的居所,靈巖山在蘇州吳中區。
秉燭:手持蠟燭,此處指深夜追思。
此詩為詩人題詠朱保之《楓江感舊圖》而作。楓江(今蘇州楓橋一帶)為二人舊游之地,詩中‘感舊’指向對故地風物、家族舊跡及母慈子孝往事的追憶。創作背景或與朱保之繪制此圖以紀念舊時光有關,詩人借題畫抒發對人生變遷的感慨。
全詩以‘感舊’為核心,通過描繪楓江故地的荒涼現狀、家族祠堂的變遷,以及對侍奉母親舊事的追思,串聯起時光流逝與親情永恒的主題,既有對物是人非的悵惘,更顯對親情與傳統的珍視,情感深沉而真摯。
一枕暑風外,事事且隨緣。隨緣何處琴劍,閑泊此層巔。日繞九天樓殿,煙抹四山林薄,塵土市聲前。老眼醉還醒,猶得到詩邊。
橋南院,雙桂隱,有名言。江湖人物,好在收拾付書簾。回首吾廬無恙,寄臥僧窗何事,鴻鵠本高騫。水調賦明月,誰道更超然。
殘月銜樓數點星
縈縈鄉夢睡初醒
夜風吹入音聲樹
誤作家山舊雨聽
灞陵山色動秋風,開遍黃花九月中。每憶江南帶霜樹,夕陽疏葉渡頭紅。
只在湘江沔水丫,美人行暖七香車。湖西亭畔調鸚鵡,欲剪春云寄杏花。
屏山夢醒。見一點、釭花尚搖秋影。聽砌邊、啼蛩暗吟聲□□。漏迢迢,無人處,別有閑愁誰省。坐瘦爐香燈瞑。半丸月冷。偏照我西窗,這番幽病。如水虛庭,涼露垂簾浸。幾孤負,良夜景,恁般凄悶。冉冉魂絲,風前無定。
謗焰讒波豈易然,功成方驗古無前。十年險阻忠償國,萬口紛紜誠格天。已遣烽消邊障火,行看貫朽大農錢。如今聞道持盈業,旦旦開陳黼扆邊。
家國滄桑一慨中,《離騷》圖就思無窮。遺民老去詩心苦,古壁長留畫本工。巷僻難尋廬一角,冢荒重薙草千叢。春來樵采新申禁,宰木森森夕照紅。
宦游無緒厭塵氛,夜夜家山夢白云。來日潞河理歸棹,月明知我倍思君。
白眼波濤爭反覆,波心孤棹更誰看。夫君念此客蓬鬢,不共青松共歲寒。
樊籠得食暫時優,身世經年類楚囚。何似東阡與南陌,暖風晴日恣遨游。
堯夫大雅哲,稟德實溫粹。霜筠秀含潤,玉海湛無際。平明坐大府,官事盈案幾。高談遣放紛,外物不能累。非惟席上珍,乃是青云器。
伐檀門巷捉咿嚶,竹馬相逢喚小名。世事蒼黃人并老,云容朱碧眼雙清。典釵長念艱虞日,祝發難圓凈慧盟。嫁得蕭郎百無用,梅花瘦盡況他生。
使者相隨出漢宮,辭君上馬去匆匆。只因自恃好顏色,不把金錢買畫工。
曾共看花發,無端又落花。春歸君亦去,誰與惜年華。鳥聲泣暮雨,蝶夢繞東風。花落不堪問,春光半已空。坐起愁如織,空齋但寂寥。不關風雨妒,春色為誰凋。堪嗟分手日,春色冷湖頭。柳絮空飛盡,長條轉系愁。舊愁聊自息,新恨便相催。欲寄絲千織,無由只雁來。
儉德相仍久不渝,慈闈賢淑貌曹姑。丸熊夙勵當年學,封鲊猶循先世謨。令子才名高北斗,老人星彩溢南弧。絳紗擬晉宣文頌,也作鳧趨獻一觚。
新月已如許,我問帶湖梅。人間題句,贏得浮瀲酒盈杯。落拓豪英滿坐,爛漫風騷連紙,天外鳳凰來。只怕輕孤負,莫待巧安排。空翠滴,寒爽矣,晚佳哉。為君絕倒,折盡千樹玉蓓堆。渺渺章泉好在,寂寂盧泉仙去,今古付尊罍。拍手見花木,放眼記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