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寧寺后望迷樓蜀岡一帶遺址
秋原何淡沱,荒溪奔相互。
清潭最明迥,丹嶂極修嫭。
我來駐精藍,回飆已凝冱。
手招出澤臞,目協滄洲趣。
影堂枕獨岡,塔院背雙樹。
麗矚果不窮,流懷獲所遇。
颯沓繚垣秋,窈窕寒塘暮。
繞郭垣陂陀,攀蘿匝狐兔。
緬思仁壽年,遺蹤倏成故。
憂來多頹基,樂往鮮完祚。
蕭蕭紫極宮,惻惻紅顏墓。
坐深暝翠沈,松花落如雨。
秋原何淡沱,荒溪奔相互。
清潭最明迥,丹嶂極修嫭。
我來駐精藍,回飆已凝冱。
手招出澤臞,目協滄洲趣。
影堂枕獨岡,塔院背雙樹。
麗矚果不窮,流懷獲所遇。
颯沓繚垣秋,窈窕寒塘暮。
繞郭垣陂陀,攀蘿匝狐兔。
緬思仁壽年,遺蹤倏成故。
憂來多頹基,樂往鮮完祚。
蕭蕭紫極宮,惻惻紅顏墓。
坐深暝翠沈,松花落如雨。
秋日的原野是多么的平緩開闊,荒僻的溪澗奔涌交錯。清澈的水潭最為明亮深遠,紅色的山巖極其修長美好。我來到這里停駐在佛寺中,回旋的寒風已經凝結成霜。招手呼喚出隱居的清瘦之人,目光與隱逸的情趣相和。影堂緊靠著孤獨的山岡,塔院背對著兩棵大樹。美好的視野果然無窮無盡,流動的心懷得到了相遇的樂趣。風聲颯颯環繞著秋日的墻垣,幽靜的寒塘籠罩在暮色中。環繞城郭的墻垣傾斜起伏,攀援藤蘿處遍是狐兔蹤跡。遙想隋文帝仁壽年間,遺留的蹤跡轉眼成了舊物。憂愁涌來時多見坍塌的地基,歡樂逝去后少有完整的福運。蕭瑟的紫極宮,悲惻的紅顏墓。久坐間暮色中的翠色深沉,松花落得如同雨下。
淡沱:水勢平緩、廣遠的樣子,此處形容原野開闊。
修嫭(xiū hù):修長美好,指山巖形態。
精藍:佛寺,天寧寺的代稱。
凝冱(níng hù):凍結,指寒風凜冽如凝結。
澤臞(zé qú):指隱居水澤的清瘦之人,代指隱逸者。
滄洲趣:隱逸的情趣,滄洲指隱者所居之地。
麗矚:目光所及的美好景色。
颯沓:形容風聲迅疾。
陂陀(pō tuó):傾斜不平的樣子。
仁壽:隋文帝楊堅年號(601-604),此處借指歷史舊年。
紫極宮:可能指古代道觀,此處代指荒廢的建筑。
紅顏墓:或指歷史中美人之墓,象征繁華易逝。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揚州天寧寺后,遠眺迷樓(隋煬帝所建奢華宮苑,后荒廢)及蜀岡一帶歷史遺址時所作。迷樓作為隋代盛極而衰的象征,與秋日蕭瑟的自然景象結合,觸發詩人對歷史變遷、王朝興替的思考。
全詩以秋日游寺望景為引,由自然之景轉向歷史遺跡,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與今昔對比,揭示“樂往鮮完祚”的歷史規律,是一首融自然審美與歷史反思于一體的懷古詩。
山館秋初霽,孤村晚更煙。有懷空自賞,得句向誰傳。露白葭全折,楓丹林欲然。寧知搖落意,猶有美人憐。
一幅春云巧似裁,隔湖飛過碧山來。野橋小立題詩處,夾竹桃花爛熳開。
馬搭鞍,驢推磨。靈利衲僧,祇消一個。縱使東家明點燈,未必西家暗中坐。西來意旨問如何,多口阿師自招禍。
廿載青衫閱歲華,殯宮遙映夕陽斜。春風何處山陽笛,落盡棠梨萬樹花。
天臺山色引歸袍,行李休辭道路勞。霞彩正于文廟近,瓊臺爭似冷官高。諸生問字攜紅酒,座客分題詠碧桃。我亦當年慣游者,隔江東望水滔滔。
帶湖卜筑留稼軒,歸似潯陽晉太元。近屬團圞生桂魄,即望冷澹合梅魂。林膚光轉空無意,石髓波侵不動痕。在市在山相取舍,心源豈必出桃源。
本是癯然山澤士,衰年況自不勝衣。色常帶墨緣辭肉,形或如灰似杜機。睢于久謝偕來眾,蹇拙何心知我希。世人莫詫方皋眼,相馬由來失瘦肥。
流水年華去,生涯碇此津。氣和冰欲泮,星近夜如春。焰火輝窗牖,輕笤拂案塵。明朝整冠履,來作嶄新人。
四愁漢調猶平子,嗣響酈炎格已休。閱盡盆渠都是水,何曾日夜大江流。
憶向西湖蹋早春,萬花如玉月如銀。一枝照影臨清淺,滿面冰霜似故人。
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于邁,載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薄言出游,以寫心曲。山木斕斑,江云差池。樂以旨酒,委蛇委蛇。爾樵爾漁,來往無怒。爾農獲斯,黍稷如岵。戔戔守臣,實蹈百愆。何以逭之,曰維豐年。豐年伊何,維民之德。民之頌之,天子之澤。
道人眈眈癡虎頭,瞭然電轉開雙眸。枯木已死寒巖秋,定中霹靂摧四牛。起來下筆不能休,新詩字字蟠銀鉤。發其馀者漫不收,散而縱橫為九流。我觀此畫真其尤,病維摩詰小有瘳。文殊大士從之游,彼上人者難對酬。兩公文章虎而彪,萬古凡馬空驊騮。向來曹韓與韋侯,筆端亦嘗知此否。世間畫本多山丘,閱人何翅如傳郵。對此可以銷百憂,先生胡為吟四愁。
四壁青山眼欲花,山光都似薄云遮。杖藜隨步歸來晚,月上東窗都到家。
晚始親荊玉,劬愉氣誼稠。泰壇霜月下,暑枕夜江頭。一困關公念,連書釋我憂。平生知己淚,寂寞灑新楸。
南枝碎玉飄溟濛,春光次第海天東。紫囊夜發香中瑞,芳蹊不用夭桃紅。開謝忍從風日下,形容聊寄箋毫中。珠玉交輝色璀璨,塤篪迭奏聲和同。園林光價遠莫擬,造化機權疑未公。會須折向玉峰去,追隨鳴佩搖天風。玄機冥運依鴻濛,執規歲歲來司東。乘時剪裁馭大巧,梢頭幾度鋪青紅。匡廬幽香誰見賞,直須為瑞芳華中。馀寒未盡已爛縵,似領千花修會同。貴名舊尊木芍藥,第品應許居上公。愿分靈根遍四海,充塞天地皆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