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出山之問
不嫌野父便交歡,
諱說頭銜是史官。
車為久懸羞再駕,
冠宜長掛怕重彈。
叢祠散社分余肉,
僧缽逢齋寄一餐。
此段風流那易得,
肯馳崄岨涉波瀾。
不嫌野父便交歡,
諱說頭銜是史官。
車為久懸羞再駕,
冠宜長掛怕重彈。
叢祠散社分余肉,
僧缽逢齋寄一餐。
此段風流那易得,
肯馳崄岨涉波瀾。
不嫌棄我這鄉野老人便相交歡洽,避諱提及自己曾是史官的頭銜。車駕因久置未用羞于再駕馭,官帽應長久懸掛怕再被彈冠。叢林祠廟社祭后分些剩余肉,遇到僧齋便用缽盂討得一頓飯。這樣的閑適風流哪容易得到?怎肯再奔波于險途涉那官場波瀾。
野父:鄉野老人,作者自指。
諱說:避諱提及。
車久懸:車駕久置未用,典出“懸車”,古代官員七十歲懸車致仕。
冠長掛:官帽長久懸掛,典出“掛冠”,指辭官。
叢祠:叢林中的民間祠廟。
散社:社日祭祀活動結束。
崄岨(xiǎn jū):同“險阻”,險峻的道路。
波瀾:比喻官場中的風波與風險。
此詩當為作者辭官隱居后,友人勸其出山入仕時所作。詩人以問答形式回應,通過描述隱居生活的自在,表明不愿再涉官場風波的心境。
詩中以通俗語言描繪隱居日常,借典故與對比手法,鮮明表達了拒絕出山、安于閑適的人生選擇,情感真摯,意蘊深遠。
二月河津楊柳花,東風搖曳落誰家。春光九十今將半,悵望青樓夕照斜。
倉岡日云夕,極目正黃昏。亂噪鴉千點,微生月一痕。回光翻石壁,返照入山村。眺望因思古,揮戈戰廣原。
浮家一葉小如梭,前載兒孫后載婆。今日天寒難下網,蘆花深處避風波。
人世何倉卒,匆匆日月馳。升沉隨所遇,榮辱信難期。早破黃粱夢,徒吟白雪詩。恍然年四十,逝者果如斯。回黃看轉綠,過眼幾枯榮。太白甘長醉,靈均忍獨醒。惟其珍敝帚,所以立修名。百草春風里,愁聽鵜鴂鳴。乾坤仍動蕩,塵海正飛騰。醉憶雞聲舞,愁催馬齒增。心隨風萬里,身阻浪千層。憔悴長安客,折腰獨未能。寰宇響雷霆,睡獅醒未醒。旗收盟國散,炮擊海灣腥。能不乘風起,即須破浪行。將何興赤縣,舊制發新硎。古人云不惑,而我惑猶深。難測風云路,恐移蕙芷心。頻年憂故國,何處覓知音。萬念紛無緒,中宵起獨吟。
我身是假,松板非真。牢籠俗眼,跳出紅塵。
欲吊忠魂湘水濱,云雷何意展經綸。難排閶闔空搔首,既墮冰霜枉惜春。三徑未荒糜是友,一編常對蠹為隣。從今恥誦同仇句,驚餌傷弓隱倍真。
江花可醉草堪眠,細想人間底處便。客散樽空欲歸去,此身還被月留連。江上聊游我未能,羨君長醉臥高亭。不因鶴唳破殘夢,還有涼風吹酒醒。清簟疏簾一醉身,寂寥不稱詠詩人。春風亦有憐才意,故擺殘花作繡裀。
轉蓬天地欲何如,又向中州買屋居。峴首詩人王粲宅,南陽豪杰孔明廬。行藏秪想前賢跡,事業惟存往日書。賴有知音陳掌教,時能相顧慰蕭疏。
惆悵離群經幾春,依然相對泣迷津。縱令白眼難諧俗,豈謂青山亦厭人。宦達鴛鸞堪結侶,退居猿鶴可為鄰。窮通有主非關我,不辨乾坤幻是真。
送君馳驛去,江上雨初晴。一鶴同琴往,雙鳧拂棹行。掖垣新視草,花縣舊知名。聞說朝陽鳳,偏從盛世鳴。
別后文章殊長進,揮毫落紙便風生。詩從平澹人難到,語不雕鐫句自清。無計上書通北闕,猶時蹙額問西征。憶君過我誦新作,殷殷尚留金石聲。
秋到天涯,夜來風雨,燈花閑墜西窗戶。幾回聲斷十三金,一線爐煙寂寂畫堂深。冷淡云蹤,溫柔夢語,而今夢與云俱去。憑誰省識玉琴心,又聽吟蛩戚戚到寒衾。
兩行清淚語前流,千里佳期一夕休!倚柱尋思倍懊恨,寂寥燈下不勝愁。
為爾徘徊何處邊,赤闌干外碧檐前。亂飛萬點紅無度,間過一鶯黃可憐。觀里又來劉禹錫,江南重見李龜年。送春把酒追無及,留取銀燈補后緣。
朱閣臨清溪,瓊宮銜紫房。佳情期在此,只是斷人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