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梅嶺
懸蘿攀磴出芳林,
敬謁人龍再整簪。
寶剎飛時山磬落,
玉猿啼處嶺云深。
知多豐度標黃閣,
剩有文章照紫岑。
自愧年來頻仰止,
不知經世復何心。
懸蘿攀磴出芳林,
敬謁人龍再整簪。
寶剎飛時山磬落,
玉猿啼處嶺云深。
知多豐度標黃閣,
剩有文章照紫岑。
自愧年來頻仰止,
不知經世復何心。
攀著懸掛的藤蘿沿石磴走出芳林,恭敬拜謁德才出眾者后重理發簪。佛寺飛檐下山寺鐘磬聲飄落,玉猿啼叫處嶺上云霧更顯幽深。深知您風度翩翩可標炳相位,仍有華美文章映照這紫色山岑。自愧近年頻繁仰慕您的風范,不知治世濟民我還有何存心。
懸蘿:懸掛的藤蘿。磴:石臺階。
人龍:比喻德才出眾的人,《后漢書·李膺傳》:'天下模楷李元禮(膺),不畏強御陳仲舉(蕃),天下俊秀王叔茂(暢)',時稱'天下模楷'為'人中龍'。
寶剎:對佛寺的尊稱。山磬:山寺的鐘磬。
黃閣:漢代丞相聽事閣,后泛指宰相官署,此處指代高位。
紫岑:紫色的山,借指梅嶺。
仰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示對賢者的仰慕。
經世:治理世事,指施展政治抱負。
此詩或為詩人途經梅嶺時,拜謁當地德高望重之士后所作。梅嶺為古代交通要沖,多文人題詠,詩中'敬謁人龍'或指拜訪某賢達,結合'自愧經世'之語,推測詩人或處仕途頓挫之際,借題詠抒發對賢者的仰慕與自我反思。
全詩以過梅嶺的行跡為線,前半繪景,后半詠人,既展現梅嶺清幽之景,又贊頌賢者風范,末句自愧經世之心,將寫景、懷人、抒情熔于一爐,體現古典律詩借景抒懷的典型特征。
自出阿房鬌綠云,恥將歌舞樂他人。華陰夢斷咸陽遠,隔世逢人莫問秦。
江上一壺新熟酒,擔頭數卷圣賢書。也知無計留歸棹,未卜何時過草廬。子弟匆匆方惜別,煙波渺渺正愁予。到家暇日遙相憶,尚為先生候鯉魚。
悠悠萬古。茫茫天宇。自笑平生豪舉。元龍盡意臥床高,渾占得、乾坤幾許。公家租賦。私家雞黍。學種東皋煙雨。有時抱膝看青山,卻不是、長吟梁甫。
紛紛世態利為言,此道誰人識正傳。為己為人宜兩盡,莫教渠笑舍其田。
薄劣東風性叵常,欺人老去頓炎涼。夜來解盡池塘凍,不到詩髯點檢霜。
仙客吹簫踏月輪,因游淮海誤尋真。松花搗藥分貧士,柿葉題詩寄遠人。秋浦有潮留載酒,春云不雨取裁巾。江都千樹隋宮柳,曾見先生綠發新。
短些幾回無寄處,一聲歸鶴落江東。兩行老淚千年恨,問訊騎鯨太白翁。
翠華香重玉爐添,雙鳳樓頭曉日暹。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捲珠簾。
春霧昏昏雨散絲,溪流拍岸小橋危。猿啼鳥叫山鬼出,正是行人腸斷時。
如水愁來不自由。心情冷峭易生秋。低徊忍遣愛成仇。貌縱相妨吾亦肯,腸無可斷更難柔。最難忘卻是珠喉。
山館無人日日開,巖深林密曉猿哀。移文恐到人間世,羸馬春風獨自來。
圣皇秩祀蒞郊壇,分獻今年得霍山。奠璧禮行金闕下,燔柴煙起彩云間。清風颯颯隨神至,瑞雪飄飄擁駕還。明日慶成應賜宴,奉天殿上侍龍顏。
百草千花巧趁春,曲欄幽徑總鋪陳。舞腰盡欲看回雪,詩匠誰當斷斲輪。難把星波渾作事,須知簧語有非真。何如玉鐙歸來晚,紅袖爭扶入錦茵。
二年海角寄東城,歲久移居亦有情。去路山川嗟我遠,舊時風月為誰清。一廛受地今難繼,三徑懷歸久欲耕。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無復問功名。
柳老荷枯菊蕊乾,寫生紅粉尚孤妍。馬嵬坡下芙蓉面,猶覬君王軸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