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后五日同裕軒辛楣游城南萬泉寺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來。僧房掃黃葉,禪榻即蒼苔。醞釀村陰意,商量野菊開。誰能未花日,閑步問豐臺。
十年食藕處,有寺已無亭。草徑幽能熟,蘭襟淡更馨。雨兼萑葦響,泉帶轆轤聽。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來。僧房掃黃葉,禪榻即蒼苔。醞釀村陰意,商量野菊開。誰能未花日,閑步問豐臺。
十年食藕處,有寺已無亭。草徑幽能熟,蘭襟淡更馨。雨兼萑葦響,泉帶轆轤聽。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冬日里泉水活潑潑地蒸騰,率先迎接我們這些清冷的游客到來。僧房外掃去堆積的黃葉,禪榻上已生滿蒼綠的苔蘚。村陰的氛圍正逐漸醞釀,野菊也仿佛在商量著綻放。誰能在花開之前,閑步去探訪豐臺的勝景?十年前曾在此食藕的地方,如今有古寺卻已無舊亭。長滿青草的小徑因熟悉而更顯幽靜,帶著蘭香的衣襟因清淡而愈發溫馨。細雨夾雜著蘆葦的聲響,泉流伴著轆轤的轉動聲傳入耳中。目光停留在寒林背后,西山的山色格外青翠。
活活:形容水流聲,《詩經》有'北流活活'句。
冷客:清冷的游客,此處指詩人與友人。
禪榻:僧人坐臥的床榻。
醞釀:原指釀酒,此處形容村陰氛圍逐漸形成。
商量:約略、差不多之意,此處擬人化野菊似在籌劃開放。
豐臺:北京地名,明清時以花卉種植聞名。
蘭襟:帶有蘭草清香的衣襟,代指友人或詩人自己。
萑(huán)葦:蘆葦。
轆轤(lù lu):汲水工具,此處指泉邊取水的聲音。
寒林背:寒林的背面,指樹林遮擋處的另一側。
此詩約作于秋季,詩人與友人裕軒、辛楣在重陽后五日同游城南萬泉寺。詩中'十年食藕處'表明詩人曾舊地重游,通過今昔對比('有寺已無亭')與當下游景的細致描寫,反映其閑適心境與對自然的關注。
詩歌以游蹤為線,描繪萬泉寺內外的冬日景致,既刻畫了'僧房掃葉''泉響轆轤'等細節,又暗含'十年'的時間縱深,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趣的捕捉與人生細微感慨的融合,語言清新,意境幽遠。
誰寫鵝毛菊,垐開或半開。露華如許濕,都向墨池來。
桃源春晚落花深,仙子乘鸞去莫尋。地僻惟聞猿嘯月,巖空無復鶴聽琴。云遮不斷青山色,風送還來翠竹陰。欲上丹山訪遺跡,灶寒煙冷碧苔侵。
赤壁之游樂。但古今、風清月白,更無坡作。矯首中洲公何許,共我橫江孤鶴。把手笑、孫劉寂寞。頗有使君如今否,看青山、似我多前卻。幾見我、伴清酌。江心舊豈非城郭。撫千年、桑田海水,神游非昨。對影三人成六客,更倚歸舟夜泊。尚聽得、江城愁角。渺渺美人兮南浦,耿余懷、感淚傷離索。天正北,繞飛鵲。
幾度題書客未還,歸鴻節節度鄉關。遙知一紙平安字,慈母燈前閣淚看。
是誰為洞主,非我亦非伊。承前須直領,不用轉頭思。
孤鶴揚州路,雙旌淮水波。風霜看豸史,花柳怨驪歌。夜久江聲遠,天空月色多。估客俱含笑,豪家柰我何。
良夜悠悠,星河滿天。風吹窗欞,聲如管弦。無酒可飲,寒不能眠。枯腸饑鳴,百慮交煎。人生一世,不滿百年。寤寐懷思,曷維其然。內省不疚,有愧圣賢。今夕何夕,歲聿其徂。草木凋落,山川縈紆。瞻彼鴻雁,拂翼天衢。雍雍和鳴,載悠載徐。雖無羽翰,心與之俱。華月出云,青鐙在隅。歌以寫懷,云何其旴。
誰家野菜飯炊香,正是江南寒食。試問春光今幾許,猶有三分之一。枝上花稀,柳間鶯老,是處春狼藉。新來燕子,尚傳晉苑消息。應記往日西湖,萬家羅綺,見滿城爭出。急管繁弦嘈雜處,寶馬香車如織。猛省狂游,恍如昨夢,何日重尋覓。杜鵑聲里,桂輪掛上空碧。
青囊妙術得家傳,簪紱蟬聯幾百年。此日考成膺□□,□□□□□□□。
黃山好,風景世間稀。到處松云皆入畫,當前泉石自神奇。游跡試重提。
野雀空城饑,交交復飛飛。勿怪官倉粟,官倉無空時。
凈洗煩冤六合新,清晨沙路絕輕塵。太山自古興云雨,淫祀何勞走鬼神。淝水急流舟欲起,巢湖浮黛畫初勻??陀紊鯌涺~羹飯,歸到江南及暮春。
秋浦新聲欲換宮,采菱歌徹藕花風。小池漫擬江南樂,絕品能令冀北空。娛賞酒憑螺當爵,催妝詩遣鶴輸筒。主人蓮社真開約,車馬屯門定幾叢。
臘日逢春日,新年入舊年。野梅殘雪后,江雁暖風前。老眼園林霧,閒身湖海天。朱顏那可再,偷向醉中還。
流年如電,歸心似水,求田問舍悠悠。蟻穴蜂衙,燕巢鳩計,元龍久厭拘囚?;厥琢w沙鷗。待清風北渚,明月南樓。奈世事多艱,此身天地一虛舟。青衫白發堪羞。豈儒冠誤我,命壓人頭。太學三年,京華十口,算來依舊淹留。別后幾經秋。想音容漸老,文采風流。安得浮香亭上,羯鼓醉梁州。